謝遷看到張鶴齡,有些好奇為什么張鶴齡會出現在大明門,見禮之后,張鶴齡率先問道:“二位這是要往乾清宮去?”
熊繡道:“今龍體抱恙,我等臣工無法面圣,這是準備往內閣……若有事啟奏的話,奏本在司禮監走一遍流程即可!”
謝遷瞇著眼問道:“壽寧侯,太子可回宮?”
張鶴齡對于熊繡的解答有些詫異,什么叫奏本在司禮監走一遍流程即可?皇家的朱批大權就如此兒戲?他對謝遷道:“本侯奉皇后命,召太子回宮。之前聽聞西直門有韃靼兵馬進犯,此事當真?”
因為消息不順暢,使得軍政要員對于情報的掌控出現偏差,相互見面后先問詢一下對方知道的情況,以便核實情況。
“嗯。”謝遷點頭,又道,“閣部議定,暫時在兵部設總理軍務衙門,全權處置京師防務!”
張鶴齡更不樂意了,此舉分明是不把皇家放在眼里啊,當即問道:“謝尚書此話,本侯不解,陛下委派太子監國,總理軍務,為何內閣要在兵部設立總理軍務衙門?莫不是想把太子架空,任由你等自行調動兵馬?”
謝遷未料到張鶴齡反應如此強烈。
謝遷與熊繡對視一眼,二人都是進士出生,同氣連枝,對于張鶴齡難免有所輕視。謝遷一拂袖,道:“老夫這就進宮面圣,一切交由圣斷,先行告辭!”說完便不再理會,與熊繡一同進了大明門。
張鶴齡憤怒不已,嘀咕道:“之前還說無法面圣,現在卻說交由圣斷,騙誰呢?這會兒陛下不能理政,若太子再被這些閣臣架空,那時我兄弟當如何自處?不若馬上去見皇后,交由皇后定奪!”
張鶴齡本來要去阜成門,但此時他也不急了,馬上進宮去見張皇后。
在張鶴齡看來,不管什么情況,都不能讓張氏一門被人牽著鼻子走,既然內閣和六部準備將皇室架空,他必須要做出反擊,現在能平衡朝中權力的只有張皇后。
這頭謝遷和熊繡到了文淵閣,首輔大學士劉健正在處置軍務奏本,李東陽則去了城中廣平庫,調動錢糧。
謝遷到來后把西直門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劉健問道:“西直門守將乃何人?”
謝遷道:“副總兵高泓。”
劉健再問:“西直門駐守兵馬幾何?”
謝遷回道:“兵馬四千余,現已增兵六百!”ъiqiku.
劉健聽到后有些憂慮,差不多五千兵馬,駐守一處城門聽起來很多,但京師城墻面積寬廣,這些人分散到各段城墻,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劉健細細思慮,問道:“英國公何在?”
之前謝遷還能對答如流,這會兒只能無奈搖頭,因為他也不知道張懋現在在哪里。
目前京城官員和將領缺少有效調度,上令不能下達,雖然各處均安排有具體負責的將領,但各自為戰,京城防務一團糟。劉健嘆道:“如此看來,成立總理軍務衙門確實是刻不容緩!”
謝遷苦笑著發問:“不知衙門主事者何人?”
這問題把劉健給難住了。
土木堡之變后,兵部尚書于謙主持軍務,上下一心,于謙甚至親自帶領兵馬陳兵德勝門外,當時的作戰指導思想,便是兵馬陳列于城外,扎下營寨,保護城墻和城門,最后證明這個舉措無比英明正確,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眼下京城兵馬全部龜縮城內,唯一有勇氣與韃靼人在城外交戰的,反倒是初出茅廬的朱厚照,卻被幾位重臣將其權力架空。
熊繡提議:“主理軍務,非太子不可!”
謝遷打量熊繡一眼……既然要太子主持軍政,那還搞這么多花樣做什么?直接讓太子在文華殿主事不也挺好?
劉健一甩袖:“請馬尚書!”
在這位首輔大學士心中,只有曾為兵部尚書,而且有實際帶兵經驗,親自領兵收復哈密的馬文升有資格主持軍務。
這邊剛說完,那邊便有人送來一封奏本:“幾位大人,馬尚書昨日回去后感染風寒,一病不起……”(未完待續。、,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17-02-1908400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