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先沒有約定好具體的時間和地點,當格里戈羅維奇終于找到涅克拉索夫和米哈伊爾的時候,時間其實已經不早了。
見此情形,涅克拉索夫本來是準備先放著,等到其它更加空閑的時間再慢慢看,但是不知為何,米哈伊爾似乎對這位新人的稿子很是看重,竟然連帕納耶夫家的晚飯都不吃了,而是拉著他專門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準備看一看這篇中篇小說。
奇怪,這根本就不像是米哈伊爾
盡管有些懷疑可能是有什么魔鬼上了米哈伊爾的身,但難得見米哈伊爾這么熱心,涅克拉索夫終究還是認真了許多,準備好好看看這篇中篇小說。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涅克拉索夫并不能說寫出了很優秀的作品,但這并不妨礙他擁有很精確的文學眼光,這也是他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優秀的出版商的重要因素。
不過稿子只有一份,要看的話只能是由一個人先看第一頁,然后一頁一頁地傳給后面的人。
先看的人自然就是米哈伊爾,對此涅克拉索夫并不著急,認識這么久了,他現在一點也不懷疑米哈伊爾的閱讀速度以及驚人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涅克拉索夫非常清楚,盡管米哈伊爾整天看似除了吃飯以外就無所事事,但實際上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在學習各種東西,有時是語,有時是某種時髦的思想,有時是宗教,有時又是對社會的調研和觀察,并且每一樣都做的相當不錯。
這就很難得了,畢竟像是別林斯基,盡管在文學評論這一塊有著很多評論家都未曾擁有的敏銳洞察力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但他在法語這一塊確實沒什么天分,學習了好久都還未成功。
而正因為不能說上一口地道的法國話,別林斯基在有些人那里確實受到了不少非議。
那么說回正題,不出涅克拉索夫所料,沒過多久,米哈伊爾就將第一頁給傳了過來,而從米哈伊爾臉上的神情來看的話,他似乎覺得這篇小說看起來還不錯?
想到這里,涅克拉索夫就認真地看了起來。
《窮人》
當涅克拉索夫的神情漸漸發生變化時,盡管米哈伊爾早就對這篇小說爛熟于心,但如今通過手稿再看上一遍,既有一種見證歷史的驚奇感,同時又因為這篇小說有了不少的感觸。
《窮人》這篇小說的情節不算復雜,通篇由幾十封信件組成,通過這一封封充滿了生動的心理描寫的信件,來講述了處境艱難的末等文官馬爾卡與孤女瓦蓮卡那不知道是不是愛情的愛情故事。
盡管他們都處境艱難,時時刻刻面對著環境的摧殘與別人的折辱,但內心備受煎熬的他們還是在嘗試著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去抵御這個殘酷病態的社會對人的心靈的侵蝕,去相互溫暖,去試著共同走出當下的困境。
但他們最終還是無可挽回地走向了失敗。
通過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來展現出外在的殘酷病態的現實對人的侵蝕和摧殘,這正是老陀小說的一大特點。
理解了這一點,大概也就能理解老陀的那句:
“人們稱呼我為心理學家是錯誤的,我不過是最高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我所描繪的不過是人類靈魂的全部深度。”
當然,如今的老陀估計還尚未形成完整且嚴謹的創作理念,那么問題就來了,他又是怎么寫出這樣的小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