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81、長篇小說與見面
不過有些時候,有人會這樣喊道:“但是那個米哈伊爾好像也參與了!”
往往這個時候,嘲笑的聲音都會暫停那么一下,畢竟現在圈子里除了流傳著米哈伊爾的文學才華的傳說以外,他那堪稱傳奇的豪賭成功的經歷,也被人提起了一次又一次。
在很多人眼里,這點錢當然不算什么,但是這種舉債投資,隨后一下子擺脫困境的行為,確實就如同有些浪漫主義的一般,頗具浪漫和傳奇色彩。
但是這種莫名的敬意持續的時間并不久,畢竟成功一刻誰都有,別拿一次當永久,一次成功又不意味著第二次還會成功。
而且如今的雜志市場,某種程度上確實已經很飽和了,基本上什么類型的雜志全都有,這其中《祖國紀事》以及另外一家雜志更是占據了很大的市場,跟這樣已經確定地位的老牌雜志競爭,確實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因此嘲笑聲很快就重新響了起來:
“出版文集跟開辦雜志可是兩碼事,我敢打賭,審查官這一關他們都過不去。”
“他們哪來這么多錢呢?我估計出版文集的利潤應該不夠,要是背了債務的話,雜志估計就更辦不好了。”
“瞧瞧他們,沒一個有作為出版商的經驗的。”
當然,會開口嘲笑的,其實大多都是跟別林斯基的文學團體不太對付,亦或者是擔心這件事侵害了他們原本的利益的人,而在這些人當中,最大為光火和批判這種行為最厲害的,無疑還是《祖國紀事》的發行商克拉耶夫斯基。
本來米哈伊爾跟涅克拉索夫出版的《彼得堡文集》大獲成功這件事就已經讓他很沒面子了,讓他一連幾天都不好再參加什么聚會,但是等風頭稍微過去了一點,克拉耶夫斯基還是在有些人那里說道:
“瞧,我其實私下里覺得他們會成功的,但是有些事情確實不好明說,現在來看我的猜測并沒有出錯,只希望他們不會因為這件事情慶祝太久,而忘記了給我稿子”
這件事只是沒面子,財政方面倒是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說不定將米哈伊爾和那位嶄露頭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作放上去后,雜志的訂閱量又會迎來一波很大的增長呢!
但米哈伊爾他們開辦新雜志這件事,無疑已經觸碰克拉耶夫斯基的底線了,一方面意味著別林斯基這位非常好用的主編或許要就此離開《祖國紀事》編輯部,另一方面出現了一個新雜志來跟他們競爭,這再怎么樣都不能說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他自認為對于別林斯基和米哈伊爾都有提攜之恩,但眼下他們竟然自作主張的突然開辦一家雜志,甚至都沒知會他一聲!
總之,克拉耶夫斯基是真有些破防了,以至于他在自己的文學團體里甚至都有了破口大罵的趨勢:
“忘恩負義的家伙,叛徒!他們上了我的雜志,拿了我的稿費,卻這樣一聲不響地去開辦什么新雜志,我自認不曾虧待過他們,結果他們卻這樣來回報我!難不成他們覺得我的雜志沒了他們就不行了嗎?
看著吧,我很快就能找到更好的人來替代他們!而他們和他們的新雜志,早晚會被扔到某個垃圾堆里被所有人遺忘的!”
關于外界的這些風聲,米哈伊爾當然有所耳聞,不過他確實不怎么在意,而是忙著繼續整理修訂手頭上的一部長篇。
至于這篇是什么,米哈伊爾只能說對不住了老陀,我要你了
不得不說,長篇還是有點難選的,特別還是在俄國的大部分作家的長篇都跟現實密切相關的情況下,就更加不好選擇。
好在是終究還有得選。
當然,有些東西還是需要更改一下的,甚至說要稍微動一下的部分并不算少,因此目前米哈伊爾正在努力進行這項工作。
而在進行這項工作之余,米哈伊爾也是構思起了寫給將軍女兒的信,準備稍稍問一問能不能在將軍那里提一嘴。
只是還不等米哈伊爾將信寫好然后寄出去,他倒是先收到了一封信,打開一看,竟然又是那位年輕的姑娘寫信過來了,信的內容基本上跟之前的模式差不太多,只是到了末尾,對方如是寫道:
“我從別人那里聽說了你跟你的朋友想要開辦雜志的事情,或許我能夠幫上你的忙?我覺得可以的話,我們可以當面商量商量這件事,你好像也很久沒在沙龍里出現過了,所以”
米哈伊爾:“???”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