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舞蹈與決斗(上)
不得不說的是,《現代人》雜志社的編輯部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的編輯隊伍,畢竟總有一些事情在大多數時候是只有年輕人才干得出來的,就比如放棄安穩的工作來參加一家新雜志的建設,并且在建設這家新雜志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朝著社會批評之類的方向偏移。
前途會有的,鐵拳也是可能落下來的,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積極投身于這一事業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編輯當中有不少人都受到過別林斯基的批評文章的影響,既受到其批評精神的影響:
“批評才能是一種稀有的、因而是受到崇高評價的才能……有人認為批評這一門行業是輕而易舉的,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做到的,那就大錯特錯。深刻的感覺,對藝術的熱烈的愛,嚴格的多方面的研究,才智的客觀性——這是公正無私的態度的源泉——不受外界誘引的本領。
從另一方面來說,他擔當的責任又是多么崇高!人們對被告的錯誤習見不以為怪;法官的錯誤卻要受到雙重嘲笑的責罰。”
也是受到了其文章風格的影響,他們中已經不止一次有人跟米哈伊爾提到過,他們非常喜歡別林斯基評論米哈伊爾的文章,在那些評論文章里,他們完全能感受到米哈伊爾的高尚心靈和難以隱藏的戰斗精神。
總之,雖然米哈伊爾跟他們一樣也是年輕人,但編輯隊伍里的這些年輕人相當崇敬如今的米哈伊爾,因此即便在傳聞中,米哈伊爾寫詩的故事的版本正變得越來越離譜,但他們當中還是有不少人選擇了相信。
當然,也有很多不信的,他們上來就說道:“尊敬的米哈伊爾先生,我們都聽說了您寫詩的故事了,說實話,真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甚至懷疑這件事情是假的!如果可以的話,能請您現場再寫一首嗎?我們都非常喜歡您的詩歌。”
米哈伊爾:“?”
圖窮匕見了是吧?
現寫就算了,米哈伊爾倒是又花時間跟他們解釋了半天,什么詩歌的四種寫法,正常的藝術創作規律
面對米哈伊爾的這些說辭,有些人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但總歸是有那么幾個人保持了懷疑的態度,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之中當然已經有人想對米哈伊爾的創作進行一個系統的整理了。
看得出來,米哈伊爾發表的這一系列作品有著一脈相承的基調,但是每一篇水準都高的嚇人,以至于等以后米哈伊爾出什么作品集或者全集的時候,估計每一篇都不能放下,但凡放下一篇,都會讓人對編輯的水平產生質疑。
要是按照這個勢頭寫下去,米哈伊爾先生的作品全集以后怕不是厚得能砸死人。
不管怎么說,雖然沒什么工作是需要米哈伊爾去做的,但是他這么一來,雜志社的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許多,就連干活似乎也更有勁了。
另外來都來了,米哈伊爾自然也是在辦公室里坐了一會兒,看了會兒讀者來信,不過看了一些后,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米哈伊爾在堅持了一會兒后還是走出了雜志社,轉而朝自己的朋友家里走去,準備繼續去練習自己最近這些天正在學習的一個技能。
談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位姑娘的宴會邀請,這一次的話,則是在將軍的家中舉行,不過相較之前的宴會,這一次的宴會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次舞會。
“舞會”一詞來源于歐洲,它首次出現在在15世紀的德國,在古代德國有著這樣的習俗,大致就是在復活節期間,鄉村的姑娘唱著歌去看望過去一年出嫁的朋友,并且送上一點小禮物,而作為答謝,年輕的少婦必須舉辦宴會或者舞會來宴請整個村的年輕人,并且自己花錢請樂師來伴奏。
后來任何含有舞蹈的晚會都稱作舞會,并且逐漸成為了歐洲各國貴族在宴會上的心頭好。
而在俄國的話,在十七世紀末以前,俄羅斯并沒有出現任何類似舞會的活動。直到主張全面向西方學習的彼得大帝橫空出世,才開始在1700年舉辦舞會。
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舞蹈逐漸成為了所有高等、中等學校,高級中學和外國寄宿學校的必修科目,在沙皇貴族中學以及普通的技工學校也要學習舞蹈。
在這個過程中,俄國人展現出了對于舞蹈的驚人天賦,不僅對各種舞蹈都十分了解,并且還會以優美的方式將它們跳出來,以至于國外的一些舞蹈學校的老師都不由自主地效仿俄國的教舞方式
在這一領域,俄國確實是贏了一把,在十九世紀,隨著時間的發展,彼得堡和莫斯科逐漸成了歐洲最著名的舞蹈藝術中心。
仔細想想的話,米哈伊爾以前似乎也學過,但那確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再加上米哈伊爾大學期間不愛參加各種活動,基本上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請)
\n
105、舞蹈與決斗(上)
那么問題就來了,假如舞會上有人想跟米哈伊爾跳舞,并且確實拒絕不了,那么總不能跟人家玩踩腳游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