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
127、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因此不爽歸不爽,但人總不能為了個人的喜好就不要讀者的大盧布,克拉耶夫斯基目前奢侈的生活以及他的地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祖國紀事》的利潤來供養的。
這便是《祖國紀事》最近這些日子的狀況了,說起來克拉耶夫斯基也著實有一陣子沒見過米哈伊爾了,雖然據說那位陰險狡詐的青年是在認真讀書,但克拉耶夫斯基本人卻是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在他看來,《現代人》的每一次成功和《祖國紀事》的每一次失敗,估計都跟這位喜歡藏在暗處的青年脫不了關系。
不過算算時間,因為馬上就要到年末的緣故,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他大概會在某個約定俗成的正式場合跟這位年輕人見上一面,克拉耶夫斯基保證自己到時候一定會狠狠給這個年輕人臉色看。
當然,如果對方突然回心轉意要給《祖國紀事》供稿,那么和藹一點倒是也沒什么
就當克拉耶夫斯基情不自禁地幻想了起來的時候,與此同時,就在圣彼得堡帝國大學,學監阿列克塞對于米哈伊爾的看法,卻和克拉耶夫斯基截然相反。
如果說克拉耶夫斯基認為米哈伊爾陰險狡詐,整天躲著不敢見人卻依舊用無形的大手干盡各種壞事,那么阿列克塞就覺得米哈伊爾實在是有些過于光明正大了。
一般來說,大學里面常見的那種危險分子往往都是遮掩自己的行蹤,然后私底下聯系與自己有著相近思想的同學,再一起轉入地下成立小組,接著便是想一些危險的東西乃至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但是這位米哈伊爾似乎并不是如此,面對學監乃至秘密警察的審視,是的,阿列克塞可以肯定大概率會有秘密警察已經關注到了這位學生,畢竟在現在的圣彼得堡帝國大學,可以說學生們只要談論時政,總是會不自覺地引用某位作者的里的內容來說明他們想表達的思想。
偏偏他們想表達的思想大多還都是些危險的想法,這種情況下,不關注這位作者可能嗎?
而且還有哪位學生像他一樣,平日總是被一群學生給簇擁在中心?
總之就是在這樣的審視下,對方偏偏表現得跟普通學生似乎并無太大的區別,正常的學習,跟人交流,偶爾還會參加一下正常的聚會。
硬要說有什么特殊的話,那就是對方的學習能力驚人,據說那些復雜的法律條文他只要看上那么一會兒,很快就能倒背如流,跟人交流所說的話雖然含糊,但好像總能讓聽的人覺得自己懂了點什么,至于聚會,雖然他依舊不說什么敏感的話題,但他似乎也是有意在鍛煉自己應付這種場合的能力,可能是為了日后在官場上更好的升遷吧。
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時候說出的一些話,聽起來似乎并不危險,但卻是讓有些年輕人聽得格外激動,像什么:
“高高興興去戰斗,去赴宴,不做憂郁的人,不做夢想的人,準備應付至難之事,就像去赴宴一樣,要健康而完好。”
“自己滿溢,自己降露,自己做焦枯荒野上的雨。”
“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單拎出來聽似乎就還好,但是要是結合一下對方通過語調動起的氣氛來聽的話,這些話確實讓一些年輕人兩眼放光。
雖然這是不好的兆頭,但硬要說他在說危險的話,好像也不太對?
畢竟沙皇陛下的重拳主要還是落在政治議題和社會議題上。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法學生,他最近寫的那個關于法律的荒誕故事《在法的門前》,開始的時候可能還只是法學系的學生們知道的更多一些,后來慢慢也就傳到了更多人那里去。
而關于這個離奇的故事,無論是學生們還是有些教授都有著自己的猜測。
要學監阿列克塞自己來說這個故事,鄉下人進不去法的大門,沒毛病,臭鄉巴佬,你什么東西還想進法的大門?滾回鄉下種地去吧!
衛士不讓他進,那是盡職盡責,收取鄉下人的財物也沒什么問題,鄉下人主動給的,衛士又能有什么辦法?
鄉下人在法的門前老死了也是活該,認不清自己身份的人通常就是這個待遇,有時候說不定還得卡這種人一手,等他死了,一切不都結束了嗎?麻煩事自然而然也就沒了。
也就最后的結尾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除此之外,這篇幾乎沒有感情色彩的故事在阿列克塞這里幾乎沒有什么秘密可。
但是不知為何,這樣的一則故事在一些學生和老師那里卻是激起了聲勢浩大的討論,只不過這種討論大多都是在私底下進行,在明面上,法學系的有些教授們對于這個故事可謂是提都不提,就算是學生們主動問了他們也就當沒聽見。
總之,在學監阿列克塞眼中,米哈伊爾這位學生并沒有做什么出格的事,說過什么出格的話,給人的感覺也不像是什么危險分子,但是不知為何,他總能讓他身邊出現一次又一次有點不太對勁的浪潮。
說實話,如果米哈伊爾是大一的話,那么即便他沒犯什么事,學校大概也會因為出于懷疑和擔心就讓他直接滾蛋,可他現在剩下的學業實在是不多了,再加上他在校長以及其他一些人那里的關系,至少目前來說是茍了下來。
但不管怎么說,學監阿列克塞依舊要繼續視奸米哈伊爾。
以上大致就是米哈伊爾這段時間在大學里的經歷,事情很多,空閑很少,但米哈伊爾依舊為自己找了一些放空大腦的機會。
就像今天這樣,米哈伊爾躲開眾人,悄悄來到校園一處比較隱蔽的草地上,到了這里,米哈伊爾就也顧不上什么臟不臟的了,直接就躺在了草地上,雖然是躺著,但是米哈伊爾的手腳并不安分,而是直接在草地上開啟了“游啊游”的模式。
米哈伊爾就這樣放空了大腦,有時游啊游,有時又伸了伸懶腰。
在總有點不踏實的大學生活中,米哈伊爾就這樣在草地上微微打了個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