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是依附于城隍廟而開展的,所以祝仙之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城隍廟門口。城隍廟香客絡繹不絕,煙霧裊裊,檀香味彌漫。
信安城的城隍爺叫做楊炯,是當時名動一時的杰出才子,然而他雖然有才華,卻不懂為官之道,官運并不好,被貶到了信安來做了個小小知縣。
其以秉公辦理,嚴于律法,愛戴百姓而聞名。
那一年大旱,民不聊生,楊炯痛心疾首,以身跳下盈川潭求雨。
在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之后,果然天降大雨,讓百姓渡過了旱災。
也因此,百姓們奉楊炯為城隍,朝廷也下了詔書為楊炯正名,正式成了信安城隍。
說實話,祝仙之看了這段關于城隍爺的介紹之后很不解,求雨而已為什么要跳下盈川潭呢?跳入潭水之中有為什么會降雨呢?這二者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嗎?
不過不解歸不解,祝仙之還是十分佩服這位曾經的知縣老爺。
所以他買了香燭,準備拜一拜這一位人族先輩,以表敬意。
祝仙之將香插在香爐里,一股子香火愿力便以肉眼不可見的形式飄入城隍廟那高坐的城隍爺口中。
城隍爺是鬼神,并沒有肉身,也吃不到凡間食物,這香火愿力便是他的食物。
若長期不吃這香火愿力,城隍爺就會被餓死。謂之神隕。
祝仙之眼睜睜地看著,城隍爺將自己的那一縷香火愿力給吃了。
“啊喲!”
城隍爺宛若吃壞肚子一般捂著肚子叫喚,而隨著他的叫喚,城隍廟也開始了震動。
轟隆隆!
轟隆隆!
“地震了,快跑。”
眾人感覺到地面晃動,大叫大嚷著急忙跑出城隍廟,跑到了開闊地帶。
可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不對,這地震好生奇怪,怎么就震城隍廟里,出了城隍廟就感覺不到一點兒震動?
“啊切!啊切!”
城隍爺腹部疼痛的同時,也不停地打噴嚏,每打一次噴嚏,香火愿力就被噴出來數十縷。
“大人!”屬下或急忙扶住城隍爺,或幫城隍爺收攏香火。
凡人自然看不到這一幕,可祝仙之卻是看得真真的,他意識到是自己香火哦問題,急忙伸手將自己那一炷香掐滅。
霎時,復歸平靜。
城隍爺不疼了,城隍廟也不晃了。
祝仙之則悄然退走,他怕再待下去,整個城隍廟都要被他給整塌。
“剛剛是地震了嗎?”人們從慌亂之中回過神來。
“不對呀,地震怎么就光城隍廟晃動。”
“是城隍爺顯靈了!”
“城隍爺顯靈了!”
“城隍爺保佑啊!”
一時間眾人跪倒一片,都求著城隍爺保佑。
可城隍爺現在卻哪里有空實現眾生愿望,而是在探查自己腹痛原因。
他是鬼神來著,早已沒了身軀,按說不會腹痛才對。吃的也僅僅只有香火愿力。
所以他將注意力放在了香爐上,就看到了那扎眼的,被掐斷了的一炷香上。
“是這個味。日游神、夜游神,你們來看看,這是誰上的香?”城隍招來了日夜兩位游神。
“啟稟大人,這炷香上,是學堂小先生的氣味。”日夜游神嗅了嗅,即知道了上香者的身份。
他們終日在城中巡邏,可以說所有人的味道他們都知道,特別是祝仙之的味道,那個好聞啊,他們一輩子都忘不了。
“是他?”城隍爺皺起眉頭。
對于祝仙之,城隍爺早就知道其存在。
當初夜游神就有過上報,說他能看見鬼神,是修道之人。
城隍爺覺得祝仙之沒有惡意,所以也就沒去管了,只當他是一個有些微末道行的小道士罷了。
但今天通過這一炷香,城隍爺顛覆了對祝仙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