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日降臨,充沛的雨水接連滋潤著大地。這段時間,袁術在與馬超的交鋒里,始終沒能討到半點便宜。不過好在馬超也未能占到上風,連綿的雨水讓土地變得泥濘濕滑,馬超賴以縱橫沙場的騎兵,在這樣的地形中根本無法盡情馳騁,完全沒了用武之地。
    盡管袁術在這期間也丟失了兩三座城池,但局勢并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的心情還算得上愉悅,這很大程度要歸功于楊弘所謀劃的精妙計策。楊弘憑借著對各方勢力的精準把控,巧妙布局,成功挑起了孫策與劉表之間的矛盾,讓這兩大勢力陷入了激烈紛爭,彼此糾纏不休。
    袁術得知此事后,心中暗自竊喜,笑得合不攏嘴。有劉表在前方死死拖住孫策,自己這邊的壓力頓時減輕了許多,每日悠閑自在,好不愜意。他時常在營帳中與謀士們談笑風生,語間滿是對楊弘計策的稱贊。袁術心里十分清楚,只要這種僵持的局面持續下去,孫策被劉表牽制得無暇他顧,馬超那邊又毫無突破,時間一久,馬超必然難以維持當前的對峙狀態。到那時,局勢自然會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自楊弘獻上那條令孫策與劉表相爭、成功緩解自身壓力的妙計后,袁術對楊弘的寵幸簡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平日里,袁術無論大事小情,都要先聽聽楊弘的見解,賞賜也是毫不吝嗇,恨不得將滿庫的珍寶都捧到楊弘面前。在袁術眼中,楊弘就是他成就大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對其聽計從,信任有加。
    反觀閻象,此次出使陶謙處卻碰了一鼻子灰。陶謙雖已將兵馬陳于徐州邊境,旗幟烈烈作響,士兵們整齊列陣,擺出一副隨時要進攻吳郡的架勢,可就是遲遲不肯真正發兵。這般情形,雖說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讓周瑜對九江郡的進攻勢頭有所緩和,袁術的壓力稍有減輕,但袁術可并不這么想。
    在袁術看來,閻象沒能讓陶謙痛痛快快出兵,就是辦事不力。他本就對閻象心存成見,覺得閻象的許多建議都不合自己心意,這次出使的“失敗”,更是讓他怒火中燒。從那之后,袁術每次看到閻象,臉色都格外難看,不僅不再主動詢問閻象的意見,還時常在眾人面前對他冷嘲熱諷。漸漸地,袁術與閻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重要的議事場合也不再讓閻象參與,曾經還能在營帳中為袁術出謀劃策的閻象,如今只能在角落里默默看著這一切,空有滿腹才華,卻再難得到施展的機會。
    這一日,袁術得知政策發布檄文要討伐他的消息后,正在把玩的玉佩“啪”地掉落在地,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眼神中滿是驚惶。\\\"這怎么可能?\\\"他聲音發顫,雙手下意識地握緊椅子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很快,袁術緊急召集謀士。眾人魚貫而入,只見袁術在廳中來回踱步,神色焦躁,他猛地停下,大聲吼道:“你們都給我說說,現在該怎么辦?”
    這時,閻象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依我之見,如今局勢嚴峻,要不考慮與袁紹會盟?袁氏本是一家,攜手或許能解燃眉之急。”他一臉誠懇,眼中滿是擔憂。
    袁術一聽,臉上露出嫌惡的神情,冷笑一聲:“與袁紹會盟?他算什么東西!一直都想壓我一頭,我豈會與他合作!”
    閻象趕忙再勸:“主公,當下情況危急,暫且放下成見,以大局為重。會盟只是權宜之計,先渡過難關再做打算。”
    袁術在營帳內來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咒罵著,絲毫沒有了他一方諸侯,世家大族子弟的風度。突然,他停下腳步,沖著閻象大聲吼道:“你立刻前往陶謙那里!告訴那老匹夫,別再磨磨蹭蹭,趕緊給我發兵!我都等得不耐煩了,他到底還想不想合作!要是再敢拖延,休怪我翻臉不認人!”
    閻象無奈,心中暗自叫苦,卻也不敢違抗袁術的命令,只能拱手領命。第二天天還未亮,他便收拾行裝,匆匆踏上了前往徐州見陶謙的路途。一路上,閻象滿心憂慮,深知此行艱難,陶謙本就對袁術心懷戒備,之前的合作也多有齟齬,此番前去催促發兵,怕是會碰一鼻子灰。
    幾日后,閻象終于抵達徐州。他顧不上旅途勞累,徑直前往陶謙府中求見。陶謙得知閻象來訪,心中已有幾分不悅,但還是勉強將他迎進了府中。
    雙方一番寒暄后,閻象便直奔主題,辭懇切地說道:“陶公,如今戰事吃緊,我家主公盼您能速速發兵相助,共同應對危機,還望陶公莫要再耽擱。”
    陶謙聽后,眉頭微皺,端起茶杯輕抿一口,不緊不慢地說:“閻先生,并非我故意拖延,徐州近來諸事繁雜,糧草籌備-->>、兵丁整訓都需時間,實在難以即刻發兵。”
    閻象心中焦急,趕忙勸道:“陶公,戰機稍縱即逝,如今局勢危急,若我們不能齊心合力,恐都將陷入困境。還望陶公念及合作情誼,盡快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