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袁嬤嬤勸道:“貴妃娘娘,太后娘娘對三公子的關愛,不比您少。”
    “此次,太后娘娘定會想辦法,讓三公子平安從邊疆回來。您就聽太后娘娘的話,安心回永壽宮去吧。”
    柳貴妃現在除了相信柳太后的能力,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就像袁嬤嬤說的,姑母那么疼愛時章,絕不會不管他的死活。
    “……是。清清告退。”
    柳貴妃離開后,柳太后繼續閉上眼睛,一下又一下地敲著面前的木魚,平復心中的情緒:“……遣人去養心殿,讓皇帝下朝后,來慈寧宮一趟。”
    “是。”
    大周以孝治天下,按規矩,帝王每日起床后,應該先到慈寧宮向太后請安,表達孝道,再去上朝。
    可柳太后說,自己要潛心禮佛,便將帝王請安的時間,從天天,改成了初一、十五各一次。
    但不管怎樣,柳太后讓人去養心殿請人,南宮玄羽自然沒有不來的道理。
    “奴才\\奴婢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帝王無視慈寧宮行禮的宮人,大步走進了內室:“見過母后!”
    柳太后笑得溫和且慈祥,仿佛兩人真是親密無間的母子,從未出現過任何隔閡:“皇帝來了?坐。”
    “你有些日子沒到慈寧宮了,這幾天身子可還好?”
    帝王自然不會在明面上,對柳太后不敬:“多謝母后關心,朕一切都好。”
    “倒是天氣逐漸轉冷了,母后要多注意鳳體。”
    哪怕是柳太后,也沒從南宮玄羽面上看出一絲破綻,仿佛他對她的一切關心,都是發自內心。
    這一刻,柳太后忽然深切地意識到,面前這個男人已經成長為了鐵血帝王,不是當年那個一無所有,只能祈求她庇護的無寵皇子了。
    柳太后的眸色深了深,放棄了之前那些彎彎繞繞的念頭,直截了當道:“賢妃上個月底,為皇帝生下了四皇子,哀家也極為高興!”
    “皇帝子嗣單薄,膝下總算又多了一位小皇子。”
    “賢妃有功,也跟著學了那么久的六宮事宜,待她出了月子,便讓她多為貴妃分憂吧。”
    柳太后這番話,有好幾層意思。
    一是向帝王表明,沈知念為皇家開枝散葉,是功臣。身為太后,又怎么會害皇室的功臣呢?
    她不會再對沈知念下手了。
    二是分宮權給沈知念,當作對她的補償。
    柳太后這便是變相向帝王妥協、道歉了。
    至于南宮玄羽明明沒有證據,證明韓氏背后的人是她,柳太后為什么要默認……
    因為聰明人之間交鋒,有些事還藏著掖著,把對方當傻子,便是愚蠢的行為了。
    帝王沒證據又怎樣?
    他將柳時章“發配”去了邊疆,便代表,他已經什么都知道了。
    鄭婆子的事,柳太后確實可以將自己摘得干干凈凈。可柳時章的安危和性命,誰來保障呢?
    柳太后做不到,置這個最寵愛的侄兒于不顧。
    帝王算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選中了柳時章。-->>不然他為什么不派柳家的其他人,去邊疆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