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金軍中的名將,完顏宗弼與完顏希尹所倚仗的是手中的百戰精銳。對于地方官員的掌控,失去中樞名義的二將可還比不上會寧城的“昏君”完顏吳乞買。
要想避免殺身之禍,恢復家族的榮光,完顏宗弼與完顏希尹只能領兵打回會寧城,推翻完顏吳乞買父子的統治,由完顏宗弼去坐皇帝寶座!
因此,完顏宗弼與完顏希尹既無力,也無心維持河北諸州的統治,而是選擇了集中力量向北進攻,要打回按出虎水的故土。
這就是完顏宗弼大方地許諾將河北、河東、燕云這些漢人故土都讓給齊國的原因。
用這些自己不能長期有效統治的地盤,換取齊國的軍事支持,對急于復仇的完顏宗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處境同樣尷尬的完顏希尹也認可了這一點。
對于文武雙全的完顏希尹而,他還是想要回到朝廷做一個位高權重的宰輔大臣的。偏安一隅不過是完顏宗翰遇害后的無奈選擇。
如今能夠用土地換取西門慶兄弟的兵力和糧草支持,有甚么不好呢?
再者說,西門慶兄弟在河北還真得人心啊!
齊軍渡河之后,相州、寇州、東昌府等地都有地方豪強起兵相應。大名府更是有一個叫作甚么“玉麒麟”盧俊義的豪杰瞬間聚兵數千,加入了齊軍的陣營。
完顏希尹也鎮守了大名府一些時日,卻不知道自己治下藏龍臥虎,還有如此猛人!
如果自己沒有選擇支持完顏宗弼,而是選擇與西門慶兄弟開戰,豈非大戰一起,大名府的城門就要被那盧俊義打開?
完顏希尹也是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站在西門慶的對立面。
人心歸齊,與其糾結于是否出賣了大金國的土地,不如專注于如何擊敗當面之敵吧!
與當年宋軍伐遼時不同,完顏宗弼與完顏希尹的軍隊不是輕輕松松地來到雄州城的。
河北北部諸州是在燕京城完顏昌的治下,完顏宗弼的聯軍是一步步打到雄州城的。
幸得齊軍一路上招降了許多州城,才讓完顏宗弼能夠迅速殺到雄州城下,從完顏昌軍手中奪取了雄州。
已經升任金軍副元帥的完顏昌手中握有十萬雄兵,在得到張忠嗣的援兵后,他指揮二十萬大軍沿著巨馬河北岸擺開陣勢,與完顏宗弼的聯軍對峙。
完顏宗弼與完顏希尹起事時有十萬大軍,一路北上招降納叛后,也聚集了二十余萬軍隊。
兩軍都是騎步混合,都有大量最精銳的女真騎兵。在這河北平原上,必將爆發一場血戰。
在巨馬河畔兩軍對峙,正在醞釀一場大決戰時,金國與契丹叛將耶律余睹議和,加封耶律余睹為遼國王的消息傳出,震驚了天下。
耶律余睹被金國皇帝冊封為遼國國王后,金國國內的契丹叛軍停止了對金軍的騷擾,紛紛從臨潢府、大定府向西而去,匯聚在耶律余睹的帳下,要奪取大同府城,作為遼國國都。
短短數日間,完顏設也馬軍就在大同府周邊與兩支契丹軍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與此同時,耶律余睹軍士氣大振,在西邊漸漸穩住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