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圣心明路的崩塌,也讓你們這一代的天才無法前往問心殿,失去了一個磨煉心智的機會。”
說到這,孔方將目光轉到了詞宋的身上,鼓勵道:“不過你們也不要灰心,此前諸圣,也有許多沒有通過圣心明路,也成就非凡,比如你們儒家的孔圣。”
“比如墨家的墨圣,比如道家祖師、莊圣等等。他們都沒有通過圣心明路,但是他們依舊成為了諸圣。所以這條明路,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孔方的話,讓詞宋陷入了沉思,他自然也能看開,只是他很疑惑,為何自已即將要前往圣心明路進行試煉,而圣心明路就消失了,這難道是巧合,還是說自已的一一行,其實都在冉秋的計劃之中?
在詞宋本人看來,或許是巧合居多,若是冉秋真的能夠如此算計自已,那為何現在卻遲遲不動?
也許冉秋遇到了一些無法預料的麻煩,導致他不得不對這些圣人偉力下手?
“這件事,我們還在查,若是有一日圣心明路恢復,我便會通知你。”
說到這,孔方也岔開了話題,“對了詞小子,你還記得澹臺君衡嗎?”
“自然記得。”
“他聽說你這段時間進步很大,想和你切磋一番劍術,若是你不著急回書院,與他切磋一番。”
“現在的他通你一樣,都是第三十六關隘的副關主,指導新入關的學子們的培養,現在的他,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提到澹臺君衡時,孔方的臉上露出了驕傲與欣慰的神色,原因無他,澹臺君衡本就是他的親傳弟子,哪怕當年澹臺君衡沉淪,自暴自棄,孔方依舊沒有放棄對于他的重視。
他一直在等待,等待澹臺君衡重新撿起丟在“地”上的那把劍,再次成為曾經那個驕傲的“儒家第一劍”。
而自從之前澹臺君衡帶著詞宋一行人前往鬼蜮歸來之后,他發現,自已的弟子好像重新撿起了他曾丟在“地”上的劍。
那份遺失的驕傲,以及屬于劍客那份一往無前,哪怕明知道會死的決心,在澹臺君衡身上再次l現了出來。
“我也許久沒有和澹臺先生見過面了,之前來天關,也只是與他簡單打了一個照面,這次趁著有時間,也正好與澹臺先生探討一下儒家劍法。”
詞宋點頭說道。
“好,那你去吧,現在他應該在指導自已弟子修煉劍法,你去找他就行了。”孔方笑著說道。
“好的。”
詞宋起身,就在他準備離去之時,孔方忽然叫住了詞宋,“詞小友,且等一下。”
就見孔方從袖口掏出一封書信,遞給了詞宋,“我不方便回歸世俗,這封書信麻煩你幫我轉交給孔圣學堂的孔圓。”
“好。”
詞宋點了點頭,將書信收下,放入親傳弟子的玉佩之中,隨后對孔方拱手,離開了萬書閣,向著儒家第三十六關隘而去。
萬書閣,孔方看著詞宋的背影,嘆息一聲,“如此優秀的年輕一代,若是出生在千年前,文道未徹底斷絕之時,
當能成就圣人之名。只可惜,再優秀的年輕一代,在成為半圣之后,也只能泯為眾人了,儒道式微,實乃此世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