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世民的命令,馬周當即持著笏板站起來,語氣略帶激動應道。
“臣,遵旨!”
他稍微收斂心神,隨后朗聲說道。
“太子創造《貞觀拼音》的目的,是為了制定大唐官話發音的標準。”
“此標準和始皇帝施行的法令,書同文車同軌的意義一樣。”
聽到馬周的這番解釋,李世民和一眾官吏全都認可地點了點頭。
朝廷上的官吏,來自關內道、河東道、山東道和江南諸道等不同地方,大家說的話都帶著濃濃的口音。
如果不是他們學過官話,恐怕連正常的溝通都是一件麻煩事。
不少有才能的地方官吏,都是因為官話問題,沒辦法提拔到長安任職。
頓了頓。
馬周接著說道:“《貞觀字典》收錄了大唐所知的所有文字,不僅按照相同的讀音放到一起,而且崇文館的學士還對該字做了解釋說明。”
“譬如字的出處,相關詞語的組成,以及軼事典故。”
介紹完字典和詞典的妙用后,馬周又把拼音的符號做了一番介紹,還帶著李世民和百官朗讀。
兩個時辰后。
初步掌握拼音的李世民,他徹底了解這兩樣神物的巨大作用后,他激動地站起來說道。
“好!太好了!”
“有了拼音和字典,稱之為神物也不為過!”
貞觀拼音和貞觀字典帶給他的驚喜,遠超于貞觀犁和印刷術。
這兩樣東西能降低百姓讀書識字的門檻,以后參加科舉的寒門子弟,肯定會如雨后春筍越來越多。
往后朝廷任用大量有才學的寒門子弟為官,能夠制衡世家的勢力,維護朝廷的穩定。
像顏師古、岑文本和令狐德棻等一眾大儒,他們更是激動地胡子都在顫抖。
他們不僅把拼音和字典一頓夸,還把李承乾也吹捧了一頓。
“太子殿下真乃文曲星君下凡!”
“天下才氣共十斗,太子獨占九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