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太子參加民間舉辦的詩會,這還是千百年來的頭一回。
“遵命!”
張師政應了一聲,快步離開大殿。
呆坐片刻,李承乾開始思考參加詩會的合適人選。
這些人參加詩會,便是一次揚名天下的機會,甚至還會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裴行儉算一個,他是弘文館生,還考中進士。”
“崔神基算一個,他也是弘文館生,而且追隨我的決心很大。”
“第三個人選誰呢?”
李承乾把那幫追隨自己的幕僚想了一輪,都沒有選出合適的人選。
至于杜荷那個心腹,壓根就不在李承乾的考慮范圍。
畢竟杜荷不學無術的話名聲,早就在長安城傳遍,要是被他拿到詩會前三甲的名次,傳出去也沒有人信!
參加詩會的士子和百姓,也會質疑詩會的公平性。
至于王敬直、蕭鍇和盧谞等人,他們的才華也不行,很容易遭到猜疑。
想了許久,李承乾終于選到合適的人。
“著作郎兼任太子校書敬播!”
敬播在貞觀元年考中狀元,而且也是他的心腹之一。
雖然他在史書沒有留下太大的名聲,但不妨礙他是一個能部。
想好合適的人選,李承乾開始根據詩會的主題,給他們抄幾首詩下來。
李承乾看著抄下來的一首首名詩,他無奈地嘀咕道。
“哎,頭痛!”
“每一首都是傳世名詩,這高低該怎么區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