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郭嘉是誰?郭嘉絕對是如今公認的最愛亂來的謀士之一!劉表花費這么大的代價招攬這樣一個郭嘉,這還有任何不思進取,只知道守成的樣子嗎?!
在這段歷史中。有兩個重量級人物的前后反差非常大,第一是公孫瓚,第二就是劉表。公孫瓚前期好戰,后期死守。絕對是玩兒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樣巨大的反差,如果真要說的話,也能找到一些合適的理由,比如公孫瓚輸不起,通常人之所以會好戰,不就是為了享受勝利的喜悅嗎!
只有相當少數的一部分人,才能忍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憋屈感吧。所以在連續輸了幾次給袁紹之后,公孫瓚終于心灰意冷,干脆不打了,就那樣安享晚年。
如果說公孫瓚是輸了心灰意冷了,那劉表就更加奇怪了。劉表一生中,從“空手套白狼”,沒有一兵一卒就拿下偌大一個荊州,到后來先后打敗過孫堅,袁術,張繡的叔叔張濟,這些可絕對都是難啃的骨頭啊,結果劉表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吃過任何敗仗!
這么一個本身從零到有,還戰無不勝的人,居然會沒有任何擴張yu望?這不是有些矛盾嗎?如果沒有yu望的話,當初劉表又如何會拿下荊州?莫不是他的yu望就只有荊州那么大一點,就算有那個當皇帝的能力,也沒有那個要當皇帝的yu望?
對于這些問題,以前郭嘉覺得奇怪,不過現在郭嘉有些明白了。真正不思進取、守成的不是劉表,而是這些荊州的本地士族啊!
所謂成也士族,敗也士族,劉表本身什么都沒有,靠這些世家大族上位的直接結果就是,在荊州這么一塊地方,士族的勢力達到了頂峰,就連劉表這個“皇帝”做任何事也都不得不先看一看這些世家大族的臉sè。
荊州的士族們大概是把這個階級看得非常清楚明白,劉表打下了其他地方,那是劉表個人的榮譽和利益,這些荊州士族們卻是得不到任何實際收益,因為他們很清楚,其他地方也有屬于那里的本地士族,到時候荊州士族根本無法插手。大家現在都是劉表手下的人了,可能去搶別人的底盤嗎?就算在戰爭的時候那里的士族已經全部被滅族了,但劉表可能會放任這些荊州士族們繼續坐大下去嗎?顯然最后劉表會像曹cāo一樣,直接占有那些土地,成為當地最大的士族!
在這樣的前提下,這些荊州士族們可能會全力支持劉表去打天下嗎?那好,劉表自己去打總行了吧。可人呢?劉表雖然如今是有兵了,但將軍是蔡瑁等人,謀士是蒯越等人,全部都是本地的世家大族,劉表總不能一個人就把所有大小工作都做完吧?
劉表絕對不是沒有野心的人,但劉表很清楚,想要對外擴張,就必須先改變現狀。所以劉表需要一批非荊州本土士族的外來人才,作為他的嫡系來平衡手下的勢力。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