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他們姓劉的是不是都是這樣,劉表手段柔和,幽州牧劉虞采用的也是懷柔政策,包括后來的劉備,也同樣有類似的風格。當然,如果劉表真的有那種魄力的話,他估計也用不著郭嘉了。
劉表這個人估計也是放不下他如今擁有的一切,所以做任何事,都是要求穩,玩兒一些曖昧的手段,就如同當年的大將軍何進一樣,明明有絕對的武力優勢,但就是沒有那個魄力直接帶兵進去把十常侍殺了。如果劉表真的能不顧本地士族的反對,直接給予徐庶等外來人以重任的話,他也完全不必像當初何進引董卓一樣,專門找郭嘉來遠水救近火了。
當然,那樣做風險是有些大,因為一有不慎可能就會把荊州士族們逼反的,這一點劉表倒是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為了求穩,開始繞起了彎子,寧愿花費更多的時間,也不直接狠下心去干。甚至還幻想著等郭嘉來了,依靠郭嘉之手去做,反正劉表不親自出手。
這就仿佛是王安石變法一樣,宋神宗絕對是有想法要干一番大業出來的,為了求穩,就借了王安石之手,結果最后發現王安石果然抵不住權貴了,宋神宗怕影響自己的統治,也就不敢再支持下去了。
如今的郭嘉,在劉表的心中,估計就是那么一個王安石。只不過,劉表顯然忽略了相當重要的一點,他這樣繞彎子不直接干,固然穩妥了不少,但那會浪費多少時間?到時候外面還可能會是現在這樣混亂的局面嗎?!
所以一直求穩的劉表,明明最早就拿到了荊州,結果到最后也還是只有一個荊州。而擁有魄力,做事狠絕果斷的曹艸,固然一度經受了整個兗州士族的反叛,結果最終卻是快速統一了整個北方,短短時間內,從無到有,徹徹底底的超過了一直在原地踏步的劉表。
對曹艸而,只要利益夠大,而風險不太大,他就敢做!而對劉表來說,無論利益有多大,在不先把風險控制到很小的時候,他是不會去做,或者說不會放開手去做的!兩人的人生經歷,真配得上一句話——愛拼才會贏!
這也是郭嘉不愿意離開曹艸來跟劉表的另一個原因,固然他對劉表的看法已經有所改變,固然劉表本身不是那么的安于現狀,不是只知道守成,劉表也是想要打出去。可就算劉表心中有想法那又怎么樣?天下想當皇帝的人多了去了,可有幾個人是真正敢放手去做的呢?
所以,無論劉表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他如今的所作所為,就已經算得上是安于現狀,只知道守成了!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郭嘉真的跑來投靠劉表,真的幫劉表一步步的徹底掌握了整個荊州的控制權,但到時候不知道會已經過多少年了,然后劉表看著外面已經算得上強大的袁紹、曹艸等人,他會不會又覺得風險過于大而不敢攻出去了呢?那樣郭嘉來荊州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說,相比起袁紹,郭嘉寧愿投奔曹艸,而相比起劉表,郭嘉反而寧愿去投奔袁紹!
“奉孝,怎么一直都是我們在說,而沒聽你開口,這可不像以前的你啊。”司馬徽突然開口說道,郭嘉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門生了,當老師的通常都跟當父母的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孩子有出息了,巴不得就拉出去給所有人看看,讓孩子在所有人面前好好表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