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知道錯了又怎么樣?已經是太遲了!看來他袁紹跟公孫瓚之間的戰爭,幾年內還是分不出勝負來了啊。哎,最佳的一統之機,就這樣被白白的浪費了。
劉虞被抓,公孫瓚并沒有直接殺他,而是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看來朝廷那邊跟不少人一樣,也認為擁有十萬大軍的劉虞會是勝利的一方。
結果跑來了卻是面臨了這樣一個局面,絕對是打了使者段訓一個措手不及。不過現在朝廷式微,就算是欽差大臣,在諸侯面前,也只能任其擺布。于是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并、青、冀四州。并且公孫瓚還以當初劉虞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為由,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并送首級到京都,不過半路被劉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了。
劉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不少百姓都痛哭流涕。
當然,公孫瓚也不是沒有任何輿論攻勢的。比如劉虞一直以簡樸著稱,當初帽子舊了也不換,打上補丁再戴。而等到他遇害時,公孫瓚派兵搜他的家,卻發現他的妻妾都穿著很高檔的服飾,不少人也因此開始懷疑起了劉虞的簡樸品質。
其實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劉虞都已經死了。百姓真正在乎的,還是在誰手下能過得更好,在誰手下更能安心。只要公孫瓚自己做得好,那如今劉虞所謂的民心,很快就會消失殆盡,除了當初劉虞麾下的死忠部下以外。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北方局勢的變動,立刻引得各方變動。首先,首當其沖的自然是袁紹,不可能再像之前那般穩坐釣魚臺了。然后是曹cāo跟陶謙這邊的戰局,公孫瓚一旦騰出了手來,那可能就會有強援過來了呢!同樣,兗州內部對此也有反應。
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公孫瓚那邊,當曹cāo擔心公孫瓚會不會大力援救陶謙的時候,正是兗州內部不動聲sè的“換旗”的大好時機啊!
另一邊,
“哎呀呀,沒想到突然出了這樣的變故。曹cāo做出如此瘋狂之舉來,我們卻是有足夠的出兵理由了呢。”禰衡開口說道。
“可我們根本打不過呀!”孔融驚訝的叫道,其實孔融也跟劉虞一樣,是標標準準的文人,不善用兵,如今看到劉虞的后果,讓孔融更有些不敢打了。本來還以為不就是那么一回事,他孔融也不是沒有打過黃巾賊。如今看起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呀。善于用兵之人,就算表面上差距很大,也都能夠輕易打敗不善用兵之人。
“打不過也得打!這個大義我們必須給抓緊了,特別北海大人可還是孔夫子的后人呢!”禰衡說道。
“說的也是,那就出兵好了!”孔融頓時決定下來,不過雖然嘴上這么說著,但實際上孔融還是有些擔心害怕的,所以他只是打算做出這么一個態度來,只要占住大義就行了,并不打算真正要用多大的力。(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