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要是沒有那么一個“直觀”的先后順序的話,如今突然得到這樣的消息,還有幾個人會相信郭嘉剛才的話?
而現在,郭嘉是先放出了條件,然后眾人親眼目睹消息傳過來,之后郭嘉回營,不得不退兵援救兗州,所以才無奈改了條件,把一個月時間改成了一年。顯然,曹艸這是打算等穩定了兗州內部之后,再次揮兵攻打徐州,然后給他們投降的機會,條件不變。
世人都相信眼見為實,如今事情顯然已經真的不能再真了。而在這個無論真假,短時間都得不到證實的情況下,陶謙作為曹艸敵人,此時要是敢說曹艸的承諾是假,不但會得到其他人的鄙視,反而還會更增加曹艸的可信度吧。
沒辦法,世人就是更愿意相信給予他們“幫助”的人,而不愿意去相信“損害”他們利益的人!人家明明能夠給予大家更好的生活,你卻是在不停的否認對方,這是在侮辱群眾的智商嗎!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好的主公的話,此時就不該否定對方,只要做好實事,給予大家更加美好的生活就行了!到時候事實勝于雄辯,比什么都可靠!
可以說,只要之后陶謙一有讓下面的人不爽的地方,這些人就會產生一種“還不如投降曹艸”的想法來。曰復一曰,矛盾加劇,就算以陶謙這么多年在徐州的聲望,想要什么動作都沒有,就那么堅持一年的話,估計也是不可能的。
而陶謙要是忍不住壓力了,不得不把稅降到了三成乃至以下,讓下面的人不再寄希望于曹艸。那么之后,不管是陶謙繼續當家做主,還是劉備繼承陶謙的位置,在這點稅收的支持下,他們也只能原地踏步,而無法招兵買馬。
要是陶謙按照歷史發展,在這一年內死了。那么陶謙一死,下面的人再沒有壓力,肯定會選擇曹艸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想要繼承陶謙的位置,那就不得不允諾跟曹艸一樣的條件,只有這樣,大部分人才會支持劉備。于是乎,劉備還是會原地踏步,至少幾年時間內,無法招兵買馬,壯大自身。
而與此同時,因為稅收很低的原因,整個徐州逐漸變得更加富庶起來了,很快就能從之前的戰亂中恢復過來。民富而兵弱,那么曹艸再次起兵進攻徐州,那就會容易很多,最終得到的也會是一個富庶完美的徐州!
郭嘉這是把最困難的一步交給劉備,而自己則在旁邊等著奪取勝利的果實!劉備徹底淪為被資本家剝削到底的可憐的打工仔!
并且,劉備在徐州得到人望的同時,曹艸必然也會跟著得到人望,雖然沒有劉備那么多,但所有人都會有種想法:雖然劉備是實施者,但曹艸是主動提出來的,而劉備為了上位是不得不去執行的。
這種趨向姓思想,在一般情況下或許沒什么用,但當曹艸再次攻打徐州的時候,民眾們估計不會對曹艸有太過于強烈的抵抗吧。曹艸作為主動提出條件者,難道還能比劉備做的更差嗎?如果沒有曹艸,劉備會這么做嗎?
而等到曹艸拿下徐州以后,只需要順著劉備的工作繼續做下去,五年減稅只剩下兩三年甚至一兩年,之后恢復成陶謙如今的政策,一切走上正軌。而由于徐州是曹艸重新打下來的,并不是直接投降的,那么,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會去質疑說,曹艸為什么不從頭執行他那“1+5”政策!
這就是郭嘉打好的算盤,不能讓這次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白白浪費了!
而郭嘉之所以認定劉備會中計,不僅因為劉備堅持走的是仁德路線,更大的原因還是如今劉備才剛剛起步。面對這么好的機會,劉備可能會眼睜睜的放棄徐州這么大一塊蛋糕嗎?就算是在原地踏步,就算幾年時間內可能都無法大規模招兵買馬,但堂堂一個徐州牧,怎么也比那個小小的平原相好上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