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一共四架直升機全部起飛。
兩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一架米17運輸直升機,一架超輕型的小羚羊直升機。
敘利亞空軍此前從沒有進行過夜間轟炸,更沒有進行過夜間空降作戰,高揚相信他們的行動能達成最大的突然性,但是能不能準確的撲對了地方,這個他就不敢保證了。
下午的偵查有些結果,在天黑時送回了照片,亞克根據照片做出了判斷,在眾多建筑里選了一個最有可能是巴達迪藏身的地方。
敘利亞內戰已久,阿達拉區是反復爭奪的地帶,幾乎已經沒有了完整的建筑,要在一片比殘垣斷壁強點兒,但是強也強有限的地帶找出一個最可能被當做指揮部的地方,太難了。
太難了,而且時間很緊,所以亞克做出判斷的標準近乎可笑,他只是在一個建筑上發現了一面大旗子,然后在那個建筑的附近發現了一輛汽車,然后亞克就覺得那是巴達迪最有可能藏身的地方,然后高揚就真的把只是打出了一面旗子的建筑當做了唯一的攻擊點。
理由非常的不嚴謹,對于一個國家的情報機構來說,根據一面旗子判斷一個行動的目標也真的很可笑,不過,既然亞克和高揚都做出了同樣的判斷,當然也是有理由的。
根據亞克發現的規律,根據高揚親自經歷過的幾次經驗,他們的共同結論是艾斯艾斯真的是很喜歡亮出自己的旗幟,而且一般來說,凡是亮出大旗的地方,通常就是當地最高負責人的所在之處。
主動亮出大旗,然后暴露要害目標這種事何止是蠢,簡直是蠢到要死,但問題是艾斯艾斯就樂意這么干,別人又能有什么辦法。
現在高揚就在賭了,賭他的目標一如既往的蠢,如果選定的目標點撲了個空也沒辦法,如果賭對了,那就一炮打響。
米17的飛行性能比不上黑鷹,而且乘坐米17飛行的感受也很不舒服,噪音大,震動大,典型的蘇式風格,能把人送上戰場就行,至于舒適性,那是什么?
高揚此刻已經感受不到什么舒適性了,他在考慮的問題也不是能不能撲對了地方,他考慮的是該不該再加一架運輸直升機。
米24是武裝運輸直升機,但要讓米24承擔起空中打擊的任務,就不能再讓米24擔負送人的任務,裝上人就得減少彈藥攜帶量不說,把人放到地上,再拉起來發揮火力太耽誤事了,高揚要的是速度,沒法發揚米24技能運輸又能攻擊的特性。
而米17,機艙里能裝24個全副武裝的士兵,拉高揚他們倒是夠了,不過一架飛機只能把人放在一個點,然后突擊隊再分散攻擊,要是有兩架飛機,那就能同時在兩個點發起攻擊了。
高揚坐在最靠近艙門的位置,撒旦的突擊組全來了,但是托米還有詹森沒有參加攻擊行動,這次用不到他們,十三號也沒來,雖然他極力要求跟在高揚身邊,但是十三號并不適合這種正面作戰的場合,所以,高揚最終還是把十三號摁在了基地里,因為他們說好了的,十三號必須得服從命令。
撒旦有人沒來,但法魯克卻來了,他不僅來了,還要親自參與進攻,而他主要作用不是作戰,卻是充當一個隨軍記者。
所謂的隨軍記者,就是法魯克的頭上戴著一個夜視攝像頭,會把高揚他們的一舉一動,尤其是戰果拍下來。
本來高揚極為不愿讓法魯克參加,但是人家處處配合,又提供了對敘利亞來說極為寶貴的飛機隨便他用,要是不讓法魯克帶回去些戰績說不過去,再順便表示一下撒旦的戰斗力,對于以后的合作也是好處的。
至于泄密的可能雖然也有,但是不大,因為高揚他們穿的是敘利亞軍服,臉上不是帶著面罩就是涂著偽裝迷彩,即便讓攝像機拍下來,也看不出來是誰,相對得到的好處,以及讓法魯克跟隨的好處來說,這點兒風險可以承擔。
賈克蘭和波洛維奇送來的米17機械師在駕駛飛機,波洛維奇送來的人不僅是機械師,還是個駕駛員,充當副駕駛綽綽有余了,至于隨機機械師,則是機場里派來的,高揚始終沒找到米17的隨機機械師。
至于艾琳,她得駕駛那架小羚羊,崔勃是她的副駕駛,拉著的乘客只有格羅廖夫一個,這架飛機需要在空中提供機槍掩護,而之所以沒給格羅廖夫配副射手,是要留出載重和空間來多帶些機槍子彈。
四架直升機以密集編隊撲向了預定的區域,在離開機場后,直升機就關閉了所有的航燈,在漆黑中飛行。
如果沒有加裝夜視儀,直升機沒有夜間作戰的可能,雖然高揚給所有的飛行員都配上了頭盔式夜視儀,但小型的夜視儀不管是微光的還是熱成像的視野都太近了,而加裝了探測范圍達到七千米的夜視改裝套件后,三架老掉牙的直升機立刻就有了夜間作戰能力。
當然,是湊合著有了,用艾琳的話說就是連走線都是明線的改裝,這也太糙了,不過按照俄國人的觀點,什么糙不糙的,精細了又不能當飯吃,能打仗就行了。
終于,一號機的武器操作員兼觀察員在對講機里道:“到達作戰區域上空,發現目標建筑,降低高度,開始抵近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