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局三勝。
現在蘇樂已經贏了兩局。
最后一局!
至關重要。
很快詩詞大賽便來到了第四輪。
這一次汪志同已經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每一個人都會現場演奏一首古音樂。
并且要擅長古樂器。
這一輪,汪志同早就已經迫不及待的讓工作人員把他的古箏送上。
當汪志同坐在古箏前的時候。
全場都寂靜。
“那個古箏,好眼熟啊!”
“好像是一把很古老的古箏,價值連城啊!”
臺下的觀眾都已經看出了端倪。
臺上的三個評委更是一臉震驚。
全都猛然站起身來。
目光直視著那把古箏。
傳說,這把古箏是宋代一位宮廷樂師的心血結晶,琴身由珍貴的老紅木打造而成!
經過了無數年的歲月洗禮,木材已呈現出深邃的琥珀色,仿佛每一寸紋理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琴弦則是用一種早已失傳的蠶絲織造技術制成,據說能夠發出比任何現代材料更為清澈、悠揚的聲音。
更引人注目的是,古箏的面板上鑲嵌著一幅精美的浮雕!
描繪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間撫琴賞景的畫面,其工藝之精細,讓人難以相信這是出自數百年前的工匠之手。
當三大評委的目光觸及到這把古箏時,他們的眼神中先是閃過一絲驚訝,隨后迅速被濃厚的興趣和敬意所取代。
評委之一的李老師更是忍不住站起身來,仔細端詳這稀世珍寶。
“這把古箏來歷不小!”李老師由衷地感嘆道。
“豈止啊,絕世珍寶!”另一位評委老師也是一臉震驚的說道。
“出自于宋代,宮廷樂師,而且這位宮廷樂師,更是當時宋代出了名的音樂大師!!”
隨著三位評委的高度贊賞。
臺下的觀眾們同樣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一時間整個會場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驚呼聲,人們似乎都感受到了這件文物所帶來的歷史重量。
汪志同站在那里,臉上掛著一抹得意的笑容。他深知這把古箏的分量,也明白自己手中握有的不僅是樂器,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傳承。
僅憑這把古箏出場,他就已經贏了一半。
聚光燈下,三位評委的贊嘆聲還在空氣中回蕩,臺下的觀眾們也尚未從剛才的震撼中完全恢復過來。
汪志同站在那里,古箏橫置于前,他的臉上依然掛著那一抹自信而得意的笑容。
他深知,這把名為“鳳鳴”的古箏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象征。
隨著全場的安靜,汪志同深吸一口氣,緩緩將修長的手指放在了琴弦上。
第一個音符輕柔地響起,宛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溫和而不刺眼。
這個音符似乎有著自己的生命,它在空氣中擴散開來,輕輕觸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接下來,更多的音符如泉水般涌出,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和諧而又復雜的旋律。
這首曲子,汪志同命名為《歲月之歌》。每一個音符都是對過去時光的追憶,是對那些已經消逝但永遠銘記于心的美好事物的致敬。
他的演奏巧妙地結合了傳統與創新,既有古箏音樂中的典雅和深邃,又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使得整首曲子既古老又新穎,充滿了層次感。
在演奏的過程中,汪志同的手法顯得高超而細膩。他的手指如同靈動的精靈,在琴弦間跳躍!
時而輕拂,時而重撥!
每一次觸碰都精準無誤,仿佛與古箏之間有著一種無形的默契。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