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珍應了,起身出去叫人去叫尤氏。
待尤氏到了,賈母方開口將賈珍之事與她明,又說道:“珍哥兒媳婦兒,我知你素來是個妥帖的,如今之計,只好叫你報了有孕,待孩子出世,便將那……處置了,這孩子歸在你名下,你看如何?”
尤氏怎能說不好,只笑道:“老太□□排得妥帖極了,侄孫媳婦兒自當聽從的……”
賈母滿意點頭,對賈珍說道:“日后不許再胡鬧!好生跟你媳婦兒過日子!”
賈珍點頭不迭。賈母想一想,又道:“不對!若將此事瞞了圣上,卻又不妥,日后若有人暗參你一本……實是后患無窮。你且寫了暗折,將此事明罷,只看圣上如何處置……”
賈珍便是一驚,眼巴巴地瞧著賈母不說話。
賈母恨道:“你如今看我也是無用,我瞧著當今圣上最是圣明,很是不喜有人欺瞞于他,故此不如直說出來方好……叫你上暗折也是叫圣上有些轉圜的余地!”
賈珍聽了方點了頭。賈母微微合上眼,又道:“折子寫得可憐些,多說你如今尚無子嗣,你又是一脈單傳……想來圣上也會酌情處置……”
賈珍果然悄悄地上了暗折,那圣上雖是恨鐵不成鋼,卻也對他忠心極為滿意。將那賈珍招來痛罵了半個時辰,方問道:“可想了甚么法子?將孩子留住?”
賈珍聽見圣上之意略有松動,方緩了過來,將賈母之計說與圣上聽了。那圣上‘嗤’地一笑,說道:“這是誰出的主意?”
賈珍唯唯諾諾不敢說,圣上負手望著賈珍說道:“定是史老太君罷?”
賈珍跪在階下不敢應聲,只叩頭不已。
圣上方出聲道:“罷了!都說是‘人老成精’……哼!這話果然不錯。”
頓了頓,又說道:“好生聽你們老太太的話才是正經!每日里只知道尋花問柳,成何體統!還不給朕滾下去!”
賈珍大喜過望,叩謝了皇恩,便連滾帶爬地出了皇宮。又照著賈母吩咐將事情一一辦妥,只待那清倌人生下孩子。
此事辦得極為隱秘,便連李紈也只隱隱約約知道些風聲。
又聽說尤氏已經有孕四個月了,李紈頓時覺得奇怪,問那賈珠道:“紅樓里,尤氏沒生過孩子罷?前幾日還見她來咱們府上,也不像是有孕之人吶?”
賈珠點頭,說道:“如今不與原著相同才是好事呢!你也少打聽這些,我看,那寧國府上的事,咱們還是少摻和的好……”
李紈深有同感,遂將此事拋之腦后。
這邊剛剛消停了沒兩日。
這日下午,王夫人卻忽然喊著肚子疼,要生產了!
李紈與賈珠早已安排好妥帖的接生穩婆,中間一個,便是李紈自己的乳母趙嬤嬤。
她早已囑咐趙嬤嬤,孩子出來第一個便是接過來,將口中之物掏出,交給自己。萬不能被人瞧見。
趙嬤嬤本是老實人,又最是忠心。雖有些害怕,仍是答應了下來。
李紈這才放下心來。
古時生產自然費力,不知過了多久,才聽見臥室傳出來嬰孩的哭聲。片刻后,便有婆子出來喜氣洋洋地笑道:“恭喜老太太,是個哥兒!”
賈母大喜,連聲說賞。一面起身進到產房,趙嬤嬤便將嬰兒抱給賈母。
賈母接過,見這孩子白白嫩嫩,并不像其他孩童般剛出生時皺皺巴巴的模樣,就先喜歡了幾分。
趙嬤嬤立在李紈身邊,將一塊玉石暗中遞了過去。李紈悄悄接過,也不聲響。對趙嬤嬤點了頭。
賈政知道自己又得一子,心中也很是高興。賈母遂催著賈政與孩子起名,賈政早已想好,卻仍裝作思慮半晌,方開口說道:“不如就名‘瑾’字罷,‘瑾’乃美玉……”
未等他說完,賈母便不耐煩,只說道:“你說叫賈瑾,那便是賈瑾了。”
又逗著懷中嬰孩,說道:“嗯,瑾兒長得可真不錯……”
府中自有一番熱鬧,炮仗也不知放了多少,又派人四處送信。
王夫人到底也有快四十歲年紀,生完孩子便累得不行,睡了過去。也不知道自己兒媳婦兒拿了小兒子的隨身寶玉。
待賈母興奮過后,賈珠并李紈方一同到了賈母處請罪,只說道:“孫兒孫媳不孝。”
賈母便有些詫異,說道:“郡主今兒受累了,怎么說不孝之語?”
李紈便遣退了下人,又將寶玉遞給賈母,說道:“這是弟弟出生時,口中銜的玉。孫媳婦兒私自扣下了!現交給老太太。”
賈母大驚,接過玉石,仔細一看,登時立起身來,直道:“郡主!若你弟弟有些甚么好歹,你……”
賈珠忙道:“老太太息怒,且聽孫兒解釋!”
賈母坐下,仍舊生氣,怒道:“你說!我聽著呢!”
賈珠跪下回道:“老太太請想,若皇子們出生銜來這么一塊寶玉,皇上該是如何做想?”
賈母一愣,抿唇不語,賈珠又道:“若太太養的是個女孩,此刻宣揚出去,也不過是等她長大送進宮便是……可這是個男孩……若被圣上知道了……”
賈母思忖良久,方回轉過來,對李紈歉意道:“我年紀大了,一時沒轉過來,郡主看在珠兒的份上,不要與我計較了……”
李紈笑道:“老太太不過是關心則亂,我怎會怪老太太……老太太且不要多想。”
賈母又對賈珠道:“快起來罷!還跪著作甚?可不是叫我心疼么!”
賈珠笑著立起身,說道:“老太太如今壓箱底的寶貝也要給了我三弟了,還說心疼孫兒?”
賈母頓時心領神會,佯嗔道:“偏不疼你……”
第二日,賈母果然將這塊寶玉掛在了賈瑾脖頸上,說道:“這塊寶玉,是我小時候從得道高僧處那得來的,真真是極為靈驗的。如今給了瑾兒,可護佑瑾兒平平安安!萬萬不能丟了!要緊要緊!”
賈母說得鄭重,王夫人并賈政忙不迭地應了。
待賈母走后,王夫人又捧著那塊玉細細地瞧了,見這玉不過是扇子墜大小,晶亮瑩潤,又有五色花紋纏在其上。又兩面有字,一面是‘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另一面卻是‘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字卻非刻在上面,便如同生來如此一般。
王夫人心知這非凡物,對賈母拿出來給了自己幼子的一片愛護之意極為感動。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