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辛勤勞作,心眼很實在的取出最純正的椴樹蜜。
今年,是第一次向外運賣,咱不知曉會什么樣。
如若,賣上得價,銷量不錯,縣太爺要求我們了,明年務必還要給主動你們提價。
讓老鄉們再多掙一些,日子過的再再富足一些。
我們的目標和口號是,爭取雙贏!”
富貴揮舞著手,話落,九族隨隊來的漢子們就激烈鼓掌,必須搭臺子捧場。
蜂農們不知曉這是啥意思,但也跟著一臉激動生疏的拍起了巴掌。
到了后來,竟越拍越來勁。
一張張黝黑粗糙的臉,從心里向外笑的甜蜜蜜,就像他們親手制的那蜂蜜,眼里充滿期盼。
他們都恨不得向買蜜的人,親自推銷:
外面的人,各城池的人,你們就放心吃吧。
剛才貴爺他們讓將桶邊的蜜刮掉,俺們都不刮掉的,就怕污了貴人們的嘴。
知縣大人敢為俺們擔保這是好東西向你們賣,俺們也敢用命擔保,這真的是我們用心制出最好的蜜。
與此同時。
另一支由田喜發和四壯帶領的隊伍,也抵達指定地點。
倆人手中攥著鐮刀,喘著粗氣,能給這倆人累夠嗆,就可想而知辛苦。
身后的筐里,裝滿箭羽和佩劍。
倆人的臉上都被刮破了,一路在前頭披荊斬棘,爬到了山坡。
“停,到啦,就是這里,一定是這里。”
這樣的陽光,這樣的雨露,這樣的坡度,這樣的地理環境。
缺一樣不可。
必須是常年穩定在有二十年以上樹林中,必須以椴樹、柞樹、核桃秋為影,樹下還要有刺五加等掩護,如此完全契合的環境,才能長出存活的人參。
說話的是,家傳采參技藝多年的總把頭。
不止是這位。
在宋知縣宋福生向全縣人民發出召喚后。
可以說,此時田喜發和四壯身后,集結的是整個會寧縣所有會采參的匠人。
這些人,才是長白山真正的主人。
他們常年以參為舞,對這座集天地精華的山,有發自內心的敬畏之情。
只看田喜發和四壯靠后了,總把頭坐在地上歇足了勁兒,開始牽頭帶隊。
第一樣,跪地拜謝大山,感謝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第二樣,匠人們紛紛拿出家伙什,拴上有銅錢的紅繩。
相傳,人參有靈性,不拴就跑了。
將準備工作全部忙完,總把頭鄭重看一眼田喜發和四壯。
田喜發一點頭,示意:開挖吧。
挖參人這才一字排開,身上帶著剪子橛子等工具,呈現一支方隊蹲地,有秩序的一點點尋找。
這些人,甭管以前是拉幫進山的挖參團隊還是單棍撮(一個人采參),眼下表情都一樣,小心翼翼的,深怕不小心傷到人參的一絲一毫。
沒一會兒,四壯就聽到有人喊:“發現棒槌了。”
棒槌,是長白山當地人對人參的一種特殊稱呼。
“我這里也發現棒槌啦。”
在山上足足待了十五日。
四壯第一次聽到發現百年人參,感覺是新鮮,必須看一眼。
第二次聽到是驚喜。
第二十四次,第七十八次,就是一臉麻木了。
就比如,此刻。
四壯這面聽到又發現參了,急忙將吃一半列巴塞回包里,向嘴里扔顆野果子解渴。
然后取一些樺樹葉和青苔毛子上前,機械地接過參。
用這兩樣葉子草纏上一些原土,將人參包起來,最后再用草繩、樹皮把人參再裹一圈,上面扎上帶銅錢的紅繩。
當半個多月后,采參隊伍從山上下來,一個個都造的沒有人樣了。
田喜發和四壯暴瘦十多斤,基本一天掉一斤。
他倆睡不好覺,要防著山上野獸,要帶隊在山里尋新的人參地,一時一刻也不敢放松。
富貴又出現在這里。
他真是宋福生的一塊好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富貴一邊心疼的拍了拍田喜發和四壯的肩膀,一邊指揮其他人裝箱。
運送新鮮人參的木箱是有講究的,要不然富貴也不能親自來。
太貴重了這東西。
只看裝參那木箱底部墊著一層新棉花,棉花上面覆以白紙。
木箱壁也要碓棉花和白紙,以免這新鮮的參在運輸途中損壞。
富貴又拿過一個大兜子,嘩嘩的向地上倒錢,滿地的銀子。
接過田喜發記錄的匠人們分別挖了幾顆,挖出的大小年份和完整度,對照記賬本給現場發錢。
全部忙完,這才帶隊載著暴瘦的田喜發和四壯向家回。
田喜發到車上就躺下,心徹底放了下來,眨眼間,呼嚕聲震天響。
富貴揮舞著鞭子瞅眼四壯,樂了。
還是年輕好啊。
這小子累成這慘樣,居然還不困,正用不知從哪倒弄的木片蹭牙。
“咋的,怕你媳婦嫌棄你啊?那你只整牙有個屁用。再說,你媳婦沒空,她沒在家。”
四壯一愣。
“和你奶她們在黃龍府城開點心店呢,誰知道今兒能不能回來。都去兩天了。”
四壯立馬丟掉破木片,富貴一個轉身間再一瞧,那小子靠在人參箱上歪頭睡著啦。
以為田喜發和四壯這一隊是最遭罪的嗎?
不,還有一隊。
王忠玉和寶珠的哥哥大德子,從蘑菇木耳山貨隊抽出,被調去開采松花石了。
眼下山貨隊,只有高鐵頭一人在支撐。
督工干活,王忠玉和大德子那嗓子全啞了。
甭管喝什么根茶也無法消炎止痛,咳嗽出血絲。
這倆人帶著工匠們常駐沙家浜,叮咣鑿的,與人說話都耳背。
宋福生知曉后表示:
不行,咱家要有人時不常與忠玉大德子換崗。
他是真怕時間久了,福壽眼睛已經那樣了,別再出現倆聾子。
……
十月末,黃龍地區,有兩只特殊的隊伍出發。
一支是由官員親自護送,由黃龍府名義向京城皇宮進獻會寧特產。
陶府尹對宋福生這事辦的特別滿意。
宋福生無所謂。
甭管是誰的政績,只要你作為上級能配合我,別打壓我,讓皇上能吃到喝到哪怕是不夸聲好,他也有話說了。
這可是皇上吃的喝的用的,往后給會寧百姓們賣東西就好賣了,路就能走寬,宋九族也能掙到更多的錢。
另一支隊伍,當然是咱們正經的千里馬出發了。
郭老大帶運輸隊。
富貴帶著當地踩高蹺唱地方戲轉手絹的藝人,跟車去京城售賣。
富貴不去,宋福生不放心,有時候推銷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日,宋福生都沒有想到,會寧百姓們,連下面各鄉各村的人都自發的趕來歡送。
百姓們知曉裝那些特產的容器上刻有:大美長白山,大美會寧字樣。
所以,他們站在街邊。
當看到千里馬車輛陸續駛出那一瞬,共同吶喊的是:“大美長白山,大美我會寧。”
一時間,成千上萬人共同歡呼。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