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韻悠悠(二)
正說著,門外傳來一陣清脆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身著淡粉色衣衫的女子走了進來。
她眉眼靈動,笑容甜美,正是孟丘的弟子,如今的皇朝女丞相鈴鐺。
“師尊!太師尊!”
鈴鐺見到獨孤信和孟丘,眼中滿是驚喜,連忙行禮道。
“鈴鐺,不必多禮。”
獨孤信和藹地說道,
“你如今擔任了皇朝丞相,處理政務可還順利?”
鈴鐺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回太師尊的話,有師尊和城主大人的教導,弟子處理政務還算得心應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弟子也學到了許多東西,對修行和治世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獨孤信滿意地笑了笑,說道:
“很好。你作為皇朝丞相,責任重大,不僅要治理好國家,還要在修行上不斷精進。切不可因為忙于政務,而忽視了自身的修煉與悟道。”
“弟子明白,太師尊放心,弟子定不會辜負您和師尊的期望。”
鈴鐺堅定地說道。
獨孤信看著眼前的三人,心中感慨萬千。
他的目光如深邃的星河,在威瀚、孟丘與鈴鐺三人身上緩緩流轉,仿佛在審視著皇朝未來的棟梁。
“威瀚、孟丘、鈴鐺,你們在各自的修行之道上皆有所成,但大道浩瀚無垠,絕非單一而孤立的存在。今日,我便與你們講講多道共榮之理。”
獨孤信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歷經歲月沉淀的智慧。
威瀚微微頷首,眼神中滿是求知的渴望,沉穩地問道:
“祖父,孫兒雖在‘仁道’上有所感悟,卻不知這多道共榮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又該如何實現?”
獨孤信輕輕撫須,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說道:
“威瀚,‘仁道’心懷慈悲,包容萬物,可這世間并非僅有仁愛便能周全。‘正氣道’匡扶正義,震懾邪惡,二者看似不同,實則相輔相成。”
“當‘仁道’與‘正氣道’合流,便能在寬容與堅守之間尋得平衡。就如你治理獨孤城,以‘仁道’傾聽百姓訴求,以‘正氣道’明辨是非,懲治奸惡,如此,方能讓城池長治久安。這便是多道共榮的初步體現,不同的道相互融合,發揮出遠超單一之道的力量。”
孟丘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眼神堅定,恭敬地說道:
“師尊,弟子明白‘仁道’與‘正氣道’合流的益處,可在實際修行與踐行中,如何把握二者的分寸,避免顧此失彼?”
獨孤信贊許地看了孟丘一眼,說道:
“孟丘,你能提出此問,可見對修行有著深刻的思考。這便要說到大道‘中庸’之理。‘中庸’并非平庸,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在‘仁道’與‘正氣道’的踐行中,‘中庸’便是當以仁愛包容時,不可無底線縱容;當以正氣懲戒時,不可過于嚴苛無情。”
“就像你手中的‘正心劍’,劍身的浩然正氣與你心中的善意相互調和,在面對邪惡時,既要果斷出擊,又要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唯有如此,方能讓‘仁’與‘正’相得益彰,達到大道至簡的境界。”
鈴鐺眨巴著靈動的眼睛,滿臉好奇地問道:
“太師尊,除了‘仁道’和‘正氣道’,這世間還有諸多其他大道,它們又該如何在多道共榮中發揮作用呢?”
獨孤信笑著看向鈴鐺,眼中滿是慈愛:
“鈴鐺,問得好!這世間大道萬千,兵家之道,以謀略定勝負;五行大道,掌控自然之力;空間大道,穿梭虛實之間;時間大道,洞悉過去未來;格物致知之道,探索萬物本質;禮義廉恥之道,規范世人行為……百家大道各有精妙,若能百家共蓄,相互借鑒,便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威瀚若有所思,緩緩說道:
“祖父,孫兒是否可以理解為,百家共蓄就如同建造一座宏偉的城池,每一種大道都是不可或缺的磚瓦,它們相互支撐,共同構建起強大的根基?”
“正是如此!”
獨孤信重重地點頭,
“就拿兵家之道來說,它講究謀略與布局,這與‘仁道’的長遠規劃和‘正氣道’的堅守原則不謀而合。”
“在治理國家、守護城池時,若能將兵家的謀略融入其中,以‘仁道’為出發點,以‘正氣道’為準則,便能更好地抵御外敵,守護百姓。”
“而五行大道,能讓我們更好地順應自然,利用自然之力造福蒼生。空間大道和時間大道,雖高深莫測,但若能有所領悟,便能在關鍵時刻扭轉局勢。”
“格物致知之道,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這對于修行和治國都大有裨益。至于禮義廉恥之道,它是維系社會秩序的根本,與‘仁道’的包容和‘正氣道’的正義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起和諧的社會環境。”
孟丘沉思片刻,說道:
“師尊,弟子雖明白百家共蓄的好處,可修行之路漫長且艱難,一人之力有限,如何能兼顧眾多大道?”
獨孤信目光深邃,說道: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