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清時京官的日常作息正如《詩經齊風雞鳴》曾經提到的,雞鳴而起,去衙門點卯,若是需要上朝的官員就更辛苦,有的卯初就睡眼惺忪的趕往皇宮,若是遇到寒冬時分,天上沒有一顆星子,紫禁城又是燈禁,故而只能抹黑去上朝,一群官員急匆匆的向著皇宮內走去,誰也看不清誰,一個不留神就可能撞到了,倒是引得不少笑話出來。
此時正值初春,外面的天色尚黑,李衛早早的起了,他本打算帶著家人去早市,只是如今天太冷了,早市尚無人擺攤,哪里有吃的,眼看著就要誤了值班的時辰,顧修文就勸說道:“又玠還是先去忙公務要緊,以后時間尚多著呢,不必急于一時。”
李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平時我走的太急,倒是忘了這個時候早市尚未開呢。”
“沒關系,李衛哥,以后等你休沐了咱們再去也是可以的,你不要耽誤自己的事情。”
沈浣也點頭,催著李衛盡管走,又不是三歲小孩,大家都丟不了。
故而在家里,兩個女人家張羅些吃食,讓李衛先用,大家也跟著一起吃了,李衛心滿意足的出去辦差,顧修文看時間尚早就回房間整理自己帶來的書籍文案,沈浣本已晨練回來,此時和翠兒一起將家中尚未開封的行禮一一規整,再記下家中需要添置的物件,他們的日子也不外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
待天色大亮,顧修文帶著沈浣及翠兒去了街上買些家中日用品,出了院子時候,可以看到附近一些住家已經開始了忙碌,成賢街這條街道多是家境殷實的官員,幾代繁衍生息,人丁很是茂盛,不過也算不上什么名門富貴人家,畢竟那些滿蒙貴族多是在東、西二城。
三人不時看到穿著干凈整潔的娃娃們在光滑的地板上走來走去,又有門里走出來一些個丫鬟仆婦提著籃子去買東西,偶爾看到從許久未曾見人的院子里出來的人,也會好奇的看幾眼。
要說這三人某些特質的確與北地的不同,雖然衣著不顯,但是顧修文身上有著典型的江南文人的俊雅,翠兒身上帶著水鄉的明媚靈秀,而沈浣卻是有些特別的,她比翠兒身量高了一些,體態修長輕盈,脊背挺直,面容稱不上絕世但是卻獨有一股說不出的氣質,尤其是那雙眼睛仿若江南的三月煙花,讓人忍不住回頭多看幾眼,一直觀望的眾人對這座府上的主人家暗暗打量,想著回去給自家主人如何稟報,相信都會感興趣的。
別人的眼光三人并不在乎,出了成賢街就是一個熱熱鬧鬧的集市,這里距離南北柳巷附近的琉璃廠不遠,那里有京城最大的書市,一個月后正值春闈,故而全國各地赴京趕考的舉子多集中在附近會館,有些來的早的或者京城的讀書人早早來到這里買書,很是熱鬧,除了書當然還是有別的,幾人買了些家里用的碗、盆、布匹以及油鹽之類的,因東西多,故而多花了些錢給店家說個時間送過去。
一路上,顧修文給兩人指路,說的頭頭是道,翠兒好奇道:“修文哥,你怎地知道如此之多,莫不是你來過京城?”
“哪是來過,不過是前些陣子看了一下京城的風物志,又問了又玠,且博雅兄也曾經來過京城,昨日和他從衙門回來已是先來探探路了,京城人多道路復雜,事先了解一些總不是壞事。”
翠兒連連點頭,的確如此,剛若非修文哥帶著,哪里知曉這些店鋪在哪里,肯定不會如此快速就置辦妥當。
街上的人實在有些多了,顧修文護著兩人走到琉璃廠的一家書市,沈浣和翠兒對書不是太提的起興趣,兩人皆非愛看書的興致,顧修文也不拘著兩人,讓兩人自己去看旁邊的字畫,翠兒雖不喜讀書,但是她喜歡描花樣子,而且素日喜歡繡些山水蟲鳥,這里的景致與北地不同,她拿起一副草原牧馬圖看的津津有味,時不時的拉起沈浣問些問題,沈浣知道的也不多,她前世也上過地理課,不過多數也還給老師了,但是草原宣傳畫,她還是看了不少,此時再見,心中所想自是不同。
顧修文選了幾本書,直接拿在手里,他對編書一事心中沒底,故而買些類似的回去看看也好,翠兒放下手中的畫,沈浣說道:“既然喜歡,何不買下來?”
“不了,阿姐,不用花這冤枉錢,我剛剛已經看的仔細了,回去慢慢畫下即可。”這不是假話,翠兒認字不多,但是畫藝極佳,小菊這些村里小姐妹多是找她要花樣子,日子愈久可不練會了。
沈浣知曉她的能耐,并未多說,看著日頭尚好,幾人又去逛了一些店,倒是與南地的很是不同,很多都并未在南地見過,倒是有趣的很,或許是這里出沒的多是些生活富裕的人,故而成親的婦人或者姑娘家也多會趁著天色好出來逛逛,講究的人家多會在臉上蒙上面紗,衣著華麗又鮮亮,又有那拎著鳥籠的年輕人晃來晃去,小販叫賣攬生意的聲音,好一派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