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里,趙全保:“下一組。”
然后殿中站著的這六個宮女退下,另外一隊再上來,在殿中排成方隊以供檢閱。
李薇看了一上午的人,基本上也就是看看合不合眼緣,多少剔出去那么一兩個,然后點頭蓋章就是。
東西六宮換宮女的事已經進行到最后階段了。
她看過再給長春宮看,然后這些宮女就可以進行入職培訓,再分發到各個宮里去。
李薇深知美人都是比出來的,真把一群美女放一起,反而會降低她們的影響力。所以她給西六宮各處挑選的宮女都是要求中上的顏,氣質風度都要夠好。
不然讓四爺習慣宮女們的美貌度后,再一見秀女就驚為天人?她才不做那么蠢的事呢。
事實上好幾個美得不輸給她的都被留下來了。
然后,長春宮就都給留下來了。
李薇……心里多少有些復雜。她挖了一個不一定能坑到別人,更有可能坑到自己的坑。但長春宮真如她所料想的那樣跳進去時,她還是有些感觸的。
四爺對長春宮的觀感正在向負數前進,這時所有掛上長春宮標志的人都會被他在心中先減去二十分的印象分。
所以這些漂亮宮女可能從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不知道三年后選秀時,她再玩這一手,長春宮會不會再上當?
或許會。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好像可以理解長春宮的想法。就像明知推開門后的結果可能無法接受,卻少有人能夠不去推那扇門。
分給東六宮的宮女由長春宮的曹得意把名單送去了寧壽宮。
這場耗時將近四個月的換宮女事件終于算是大致上落下了帷幕。但理應出宮的宮女嬤嬤們還被關在東五所,流就不會那么簡單的消失。
不過現在大家已經能很輕松的把太妃們的舊聞當下飯菜嚼了,只要不牽扯到先帝,四爺對他們說太妃們的八卦并沒有很嚴厲的處罰。
當然,缺心眼在公開的地方說了,被抓過來當典型處置也只能說這人不長腦子。
私底下嘛,就連李薇都很喜歡聽玉瓶她們說說又聽到了什么新八卦。
比如良妃,生前死后都算是個可憐人。但據說她在辛者庫那里,被那里的管事以奇貨可居小心翼翼的保護著,不但從來沒干過活,還讓辛者庫的老嬤嬤偷偷調|教她,教她宮規蒙語等。
流里說得詳細極了,說良妃一進辛者庫,紅顏可憐讓人心折,小小的模樣就是一副天生的美人胚子。辛者庫的管事太監一見之下,說這就是當年孝獻皇后的模樣啊。
李薇發現宮里只要說起禍水美人,都拿孝獻皇后做比。就連她也被私底下說跟孝獻有幾分仿佛。
然后管事太監和嬤嬤就把良妃給保護了起來,冬天不讓她洗衣服,夏天不讓她曬衣服,同屋的宮女嫉妒了,嬤嬤就把她挪出去跟嬤嬤們同住。
如此這般過了幾年,良妃漸大,此時先帝那邊平了三藩又收臺灣,選秀就暫停了幾年。宮中又冒出來了個德嬪,也是宮女子出身。管事太監和嬤嬤認為時機已到,就把良妃給推了出去。
他們制造了個巧合,讓良妃跟辛者庫的其他宮女一道去乾清宮送衣服。
皎皎光華,烏云不掩。
第二天,乾清宮就來人把良妃給帶走了。從此就是一代艷妃的凄美傳說。
良妃的結局不算很好,但一開始誰都不能否認她是個人生贏家。
李薇腦補了好幾天,她覺得良妃就像是從差生班跳到了優等班。她在辛者庫里優秀,是因為周圍的參照物。當她真的入了后宮,周圍都是優等生了,她的優勢不再明顯,反而短板卻明晃晃的露出來。
宮里惠、宜、榮等太妃的閑話就沒人敢多說,良妃的香艷卻能說出個百八十篇來。還不是因為她出身太低,身后毫無倚仗?
聊完八卦神清氣爽,四爺這邊就讓人來喊她了。
養心殿東五間里,他問起了宮女的事。
“你那宮里怎么一個都沒留?”他頓了下,想起素素不愛用新人的習慣,身邊侍候的十幾年也不見換一換。只是以前侍候她的大多數都讓她放回家了,道:“要是還想用以前的老人,就再把她們都給叫回來。”
整個西六宮里,只有素素身邊一個新人沒進,其他各宮都來了次大換血。長春宮里十二個宮女換了八個。剩下的如恪嬪、寧嬪、汪貴人等,身邊的宮女也大多都是求去的。
蘇培盛把這個結果報上來時,四爺心里已經有數了。
留在恪嬪、汪貴人等人身邊的宮女是見跟著這樣不受寵的主子沒有出路,索性趁這個機會都回了家。
長春宮雖說他不常去,但該給的臉面一分沒少。做為侍候皇后的宮女,不管主子有多少寵愛,地位都在那里擺著,落不下來。所以皇后換宮女,應該是出于她自己的考量。
聽蘇培盛說,皆是‘極出色的’。
四爺冷笑,皇后的盤算真是讓人一眼就能看穿。
李薇道:“我這里不著急,等玉煙她們幾個回來就差不多滿了。平時有額爾赫和弘昤的人在,夠使喚。”
這話真不假,侍候弘昤的有小三十呢,只有使不完的。
新宮女進宮后,緊接著就是要給她們做新衣服。這種事倒是不用特意找針線房的人,只要點齊布料針線等發下去,讓宮女們自己做就行了。
這些事現在都是長春宮的活兒,李薇突然發現她現在無比的輕閑下來了。
除了每天在翊坤宮和養心殿來回兩次外,就剩下看戲本子這一個活兒了。宮里的生活漸漸變得跟圓明園一樣,她開始習慣了。
初入宮的不安與忐忑都開始遠離了。
當趙全保來通知她永壽宮已經布置好了,問她什么時候搬過去時,她也只是交待他們現在就開始搬吧,等天熱了就不好干活了。
今年的夏天來得格外早。
五月初,這天就熱得跟三伏一樣了。偏偏宮里規矩大,先帝在去世前的那幾年里都怯寒喜熱,所以宮里侍候的一時半刻都沒想起來給養心殿送冰。
李薇發現四爺中午也叫她過去時,才知道他中午特意回來一趟就是為了換下汗濕的衣服。
……他現在還穿著葛綢,里面還要加一層里衣。
這是標準捂痱子的啊。
葛綢的厚度,大概就像帆布或牛仔外套,有在二十八、九度時穿一件長袖針織打底還不算,再加一件加長款風衣的嗎?這不是捂痱子是什么?
李薇一看到那件后面濕透的葛綢衣服,就讓人給他把夏天的蔥青色素紗袍子找出來送進去了。
四爺一看這一身,穿到身上就是一輕。
他出來笑道:“忘了讓他們換衣服了,還是這一身好。”
等他下午去前殿被張廷玉他們看到后,第二天他們也都換了薄衣服。四爺才恍然大悟,對她笑道:“朕不換,他們也不敢換,倒讓他們陪著朕穿了這么長時間的厚衣服。”
他干脆就定下來,五月初就可以換夏裝了。朝中,宮里,大臣宮女太監們都開始齊刷刷的換了衣服。
主子們自然不在此列。李薇去寧壽宮時,太后就還穿著厚綢的衣服,隔不幾日居然還著涼了。
太后笑著說:“在宮里住了一輩子了,沒想到現在才覺得宮里陰涼。”
李薇驚覺,太后這半年來特別顯老。
太后告病,四爺當然要日夜侍疾。然后停了寧壽宮的請安牌子,讓宮里的人都別來打擾太后修養。
李薇覺得其實他比別人更折騰太后。
每天早上,他要去侍候太后喝藥,關切一番太后昨夜歇得如何,然后再趕回養心殿上班。晚上,他再去侍候太后喝藥、安歇,等太后睡著了再回來。
這就意味著太后早上要穿戴整齊(至少不能頭不梳,臉不洗)的等他,連個懶覺都不能睡。
晚上也要等他來了之后,喝完藥說完話,再三請他回宮休息(未果),然后再入睡。
總之,一天折騰兩回。
皇帝兒子的孝心也不好受啊。
太后這樣,外人去了是打擾,皇后和李薇不去就是不孝了。
所以每天都是四爺前腳走,皇后和李薇已經到寧壽宮了,恭請皇上萬歲安心去上班吧,她們會好好的侍候太后的。
晚上,四爺來的時候皇后和李薇肯定都還沒走,等四爺折騰完了他們三個再一塊走。
煎熬,這對太后來說絕對是煎熬。
李薇看著皇后坐在太后榻前,用平靜舒緩的聲音,溫柔的給太后念經書(……)。
這種消遣活動真的沒問題?
李薇反正就是坐在另一邊含笑當壁花。她不需要去念這個經,這個孝心是皇后在盡。她也不會去爭,她真覺得聽念經不會讓太后感覺好一點。
太后支著頭聽完兩章后,就漸漸入睡了。
皇后的聲音不由得放輕,方姑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輕聲道:“娘娘睡了。”
皇后點點頭,放下經書,替太后掖掖被角,然后示意李薇跟她一起退下,不要打擾太后休息。
李薇表示理解,從善如流的跟在皇后身后出來了。
皇后還要囑咐侍候太后的宮女小心照顧,這才帶著她去了寧壽宮的偏殿。
李薇深深的覺得太后絕對是在裝睡,對皇后和她,太后不用像對四爺那樣,非要從頭陪到尾,不陪還不行。四爺要盡孝,那就必須盡完。皇后這孝,太后想不讓她盡了就把她給趕出去了。
偏殿里早就準備好了,她和皇后一般是一人一個屋。她在東,她就在西。兩人反正不用在一個屋里對著對方的臉。
太后這宮里的果然都是人精。
方姑姑侍候太后安歇后,就到她們這邊來看看。一般是先去皇后那里轉一圈,再到她這里來。說一說招待不周,請個罪,李薇再說姑姑侍候太后辛苦了云云。方姑姑就可以回去接著侍候太后,她自己在屋里也能自在點了。
通常她跟皇后都要在寧壽宮耗上一天。
中午用膳時,還要先去太后那里問問方姑姑太后起來沒?太后用膳了嗎?太后想吃什么?
方姑姑壓根不放她們進去,就堵著門說太后一切都好,太后不欲麻煩兩位娘娘,太后用過已經又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