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梁扶疏一行人馬不停蹄地逼近京城,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不安。京城之外,一場關乎權力與忠誠的較量悄然拉開序幕。
當梁扶疏的隊伍抵達京城郊外時,一群身著鎧甲的士兵突然出現在他們的面前,為首的將領高聲喝道:“三皇子殿下,按規矩,入城前需解除武裝,以保皇城安全。”
梁扶疏聞,眉頭緊鎖,他深知這是明皇后或太子一黨的手段,意在削弱他的力量,但他也明白,硬碰硬絕非上策。
他冷靜地回應:“本殿下此次回宮,只為盡孝與述職,并無他意。但我的親衛乃是我身家性命的保障,若輕易解除武裝,恐有不測。”
雙方僵持不下,氣氛劍拔弩張。
就在這時,梁扶疏的智囊團中有人低聲建議:“殿下,不如我們暫時退讓,以退為進,同時暗中聯絡城內可靠勢力,以作后援。”
梁扶疏點頭應允,他下令親衛暫時放下武器,由自己親自帶領少數親信進城,同時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城內,尋找那些對他抱有好感或忠誠于皇室的官員與將領。
與此同時,明皇后并未因梁扶疏的暫時退讓而放松警惕。她深知梁扶疏的智謀與手段,更擔心他會在城中迅速站穩腳跟。
于是,她秘密召見了自己安插在京城各處的眼線,包括一些看似中立實則對她忠心耿耿的官員與將領。
“你們務必盯緊三皇子的一舉一動,特別是他與哪些人有所接觸。”
明皇后的聲音低沉而冷酷,“同時,我要你們暗中散布謠,說三皇子此次回宮是圖謀不軌,意圖篡位。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梁扶疏是個不忠不孝的逆子。”
然而,明皇后并未料到的是,她的這些布局中,有一個關鍵人物,正是梁扶疏多年前在邊疆救下的一名將領之子,名叫李逸。
李逸對梁扶疏的救命之恩銘記于心,一直尋找機會報答。當梁扶疏的使者找到他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站在梁扶疏這邊。
在梁扶疏的精心策劃與李逸等忠誠將領的幫助下,一個秘密的聯盟在京城內悄然形成。
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忠誠于皇室、心懷正義之士。他們開始秘密傳遞消息,為梁扶疏回宮后的行動做準備,同時也暗中瓦解明皇后與太子的勢力。
而梁扶疏,在城外暫時放下武器后,并未停下腳步。他利用這段時間,深入民間,了解民情,贏得了不少百姓的支持與同情。
他的仁德與智慧,在京城內外逐漸傳開,為他日后的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場圍繞皇位繼承權的權力斗爭,在京城內外愈演愈烈,而梁扶疏與明皇后之間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序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