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府,也在城南,距離陳府只有近百丈的距離。
相比陳府的富麗堂皇,郭府相對比較低調,占地不大,院墻老舊,大門破敗。
畢竟是官員,皆知官不修衙的道理,又豈會將自己居住的府邸建造的奢華大氣上檔次。
都知道郭尚文貪贓枉法富得流油,可堂堂縣令總不可能每天上差的時候大金鏈子小金表一天三頓小燒烤吧。
可叫人知,勿叫人見,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的郭府前院中,幾乎一天一夜未睡的郭尚文頂著黑眼圈,來回踱著步。
地面上散落著許多賬本,賬房與兩名管事站在一旁垂著頭,和媳婦跟著二舅私奔了似的,哭喪著臉。。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郭尚文咬牙切齒:“那趙大成明明占了那么多田產,有著那么多地契,為何,為何絲毫貓膩都查不出來!”
壓力都集中在賬房身上,大家齊齊看向他。
賬房留著八字胡,從昨日下午到現在,私賬公賬都翻爛了,但凡和趙大成有關的賬目,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看不知道,這一看,直接懷疑人生了。
趙大成是二十年前到的肅縣,最早是流民,懷中抱著尚在襁褓的趙勛,身后跟著一群遭災的鄉民,百十人左右,先是做苦力開礦,后是修路當壯丁,足足干滿了三年才有了個清白身份。
之后百十多人湊了錢開始養馬,準確的說,是湊了錢交給上上一任縣令,允許他們販馬經商。
那時,郭尚文還是縣中典簿,見到趙大成真的將馬場和草場建起來了,并且這錢財越賺越多,沒少從趙大成身上壓榨好處。
直到十年前,趙家大宅建了起來,郭尚文開始涉足別的產業,有了現錢就購買地契、田產,開辦飯莊、酒肆。
七年前,郭尚文開始擔任肅縣縣令,趙家但凡賺錢的產業,他都會索要三到五成的份子。
當然,作為回報,郭尚文也會傾斜一些“政策”,甚至是為了讓趙大成擴建草場、馬場而讓縣衙通過“合法”的手段霸占百姓田產,然后再低價賣給趙大成。
按照郭尚文的想法,他和趙大成可以說是一條船上的人,官商勾結都是往輕了說,而且他這縣令還占著主動權,通過賬目等物隨意拿捏趙大成。
昨日下午回來后,郭尚文就想著威脅一番趙家,讓管事將歷年來的賬本翻出來,標記出趙大成“非法”收入的賬目。
這不細查還好,一仔細查,賬房傻眼了,郭尚文也懵了。
這不細查還好,一仔細查,賬房傻眼了,郭尚文也懵了。
冷不丁一看,賬目上關于趙家的“上供”極為明確,可多次查驗后,發現這些數字和趙大成應上繳的稅銀完全一致,分文不差。
這就是說,哪怕將這些賬目公開,趙大成完全可以說是“交稅”了,但是直接交給了縣老爺郭尚文,郭尚文私自將這些“稅銀”給截留了。
至于郭尚文占的趙家產業份子,也是有跡可循,如果將這些份子所得的錢財公布,趙大成屁事沒有,反倒是郭家這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投錢”了,和明搶沒區別,趙大成反而成受害者了。
最重要的是,郭尚文倒賣過官糧,讓趙大成私自發賣。
趙大成的確賣了,但是賣給誰不知道,也沒人在意,賬房等人也是無意中發現了幾件“巧合”的事。
但凡趙大成將“官糧”賣了后,上繳稅銀要比平日多出不少,除此之外,三個月內,定會以賑災或是救濟為名,捐出大量米面交于縣府發放百姓。
一次是巧合,十余年來怎么可能次次都是巧合,賬房計算了一下,確定了,郭尚文被坑了,被坑的死死的。
趙大成捐贈的米糧,和倒賣的官糧,數額對的上,這是其一。
其二,按米糧市價,趙大成多繳出的稅銀,同樣和倒賣的官糧對的上。
這就是說,趙大成不但將官糧“還回來了”,還多還了一倍。
最令賬房無語的是,郭尚文還傻乎乎的以為趙大成算錯賬了,多繳了稅銀,因此私下里將這些多出來的稅銀揣進自己的腰包里了。
賬房已經開始懷疑人生了,和賬本打了大半輩子交道,這么多年來絲毫漏洞都沒看出來,要不是郭尚文要他甄別一下所有關于趙大成的賬目,他怕是到死都和郭尚文一個想法,通過多年來的賬目足以置趙大成于死地。
說的再通俗點,十余年來,從郭尚文收的趙大成第一筆錢時,給趙大成“做賬”的人就已經為郭尚文下好套了,老母豬帶胸罩,一套兒又一套兒,婦產科促銷,一環兒扣一環兒,趙家完全摘出去了,郭家給鍋全背了。
“不會,斷然不會!”
郭尚文直到現在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趙大成不過是尋常商賈,走了運道賺了錢財,豈懂金銀賬目這等高深之事,他身旁皆是些大字不識一籮筐的粗漢,怎可有這等奇人異士為他清賬,斷無可能!”
賬房張了張嘴,又將話咽回去了,說了好幾次了,每次都挨罵,不如不說。
本來郭尚文就夠鬧心的了,影壁外傳來開門的聲音,門子匆匆跑了進來,沒等開口,又是一人狼狽竄了進來。
“叔父!”
聲嘶力竭的一聲“叔父”,一身嶄新儒袍涕淚交加的郭晉安沖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