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省發改委年僅三十五歲的處長,被提拔至關鍵地市擔任常務副市長。
有在基層法院表現突出、剛滿四十歲的副院長,調任中院主持工作。
也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型干部,被委派到開發區、高新區等重要崗位......
這份名單,既體現了“專業對口、人崗相適”的原則,也大膽打破了某些論資排輩的隱形臺階。
消息傳出,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被選中者,自然是欣喜若狂,深感機遇難得,同時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落選者,難免失落,甚至有些資歷較老、此次未能更進一步的干部,私下里不免有些微詞和議論。
某些老資歷的干部,酸溜溜地稱之為火箭提拔。
私下議論說還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暗示這些年輕人背后有不知名的力量推動。
一些未能入選的干部,則抱怨選拔標準不透明,質疑為什么是他不是我?
甚至有人暗中散播謠,說某些入選者與省里某位領導沾親帶故。
更有甚者,將矛頭指向了省委和沙瑞金本人。
這些議論,雖然在公開場合沒人敢說,但在一些小圈子、飯局上,卻頗有市場,隱隱形成了一種對省委不利的輿論氛圍。
沙瑞金自然也聽到了這些風聲,但他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改革嘛,總要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總要聽到一些雜音。
只要方向是對的,過程是公正的,就不怕別人議論。
他甚至在一次小范圍的會議上,公開表態:“試點提拔年輕干部,是省委集體決策,是漢東事業發展的需要!”
“有議論,很正常。我們要用事實和成績來回應這些議論!”
“讓這些年輕干部放手去干,干出成績,就是最好的回答!”
————
特派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