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科院的頂層,最大的會議室內,呈現出一幅恢宏而莊嚴的景象。
踏入會議室的瞬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巨大的紅木長桌,它宛如一條沉睡的巨龍橫臥在房間中央。
這張長桌散發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仿佛承載著無數的智慧和責任。
長桌周圍整齊地擺放著168個位置,每一個位置都代表著一位龍科院院士的尊崇地位。
這168個位置,象征著龍科院院士的數量,是榮譽與使命的象征。
此刻,166座的各位置已經坐滿。
在這里坐著的,無一不是各自領域的領導者,他們是龍國的脊梁所在。
坐在首位的是李院士,他面容嚴肅,目光深邃而堅定,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他的每一個眼神都仿佛能洞察一切,不怒自威,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緊挨著李院士的是王院士,他專注地翻閱著手中的文件,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思考著重大的科學難題。
他在化學領域的造詣高深莫測,多次攻克了關鍵技術難題,為國家的化工產業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
還有劉院士,他靜靜地坐在那里,腰背挺直,神情莊重。
整個會議室彌漫著嚴肅而緊張的氣氛,院士們雖然表情各異,但都透露出一種專注和執著。
他們身著整潔的制服,胸前的徽章閃耀著光芒,那是他們榮譽和使命的象征。
墻壁上掛滿了龍科院的歷史照片和科研成果展示。
每一幅照片都記錄著一段艱辛的探索歷程,每一項成果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
天花板上的吊燈散發著柔和而明亮的光線,照亮了每一個角落,仿佛在告訴人們,這里沒有黑暗,只有無盡的光明和希望。
在這個莊嚴的空間里,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龍科院的崇高地位和使命。
每一位院士都肩負著國家和人民的期望,準備為科技進步和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然而,在這一群院士大佬中間,有那么一批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們雖然也穿著院士服但是他們那種年輕的樣子并沒有被衣服掩蓋住。
就是錢衛國等人了。
他們坐在那里,臉上帶著些許局促和緊張。
沒辦法,與周圍那些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前輩們相比,他們真的太年輕了。
那些白發蒼蒼的老院士們,歷經了無數的科研風雨,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從容和淡定,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一種歷經滄桑后的沉穩和大氣。
而錢衛國他們,雖然同樣身著整齊的制服,佩戴著象征身份的徽章,但青春的氣息依然在他們的臉上洋溢。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探索和渴望,卻也難掩初臨如此重要場合的緊張。
錢衛國不時地偷偷觀察著身邊的老院士們,心中既充滿了敬佩,又有著一絲不安。
他知道,自己在科研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這些前輩相比,自己的經驗和成就顯得微不足道。
旁邊的李時真也有著同樣的感受,他握緊了手中的筆記本,仿佛那是他唯一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