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潮濕得這么嚴重,難道是天氣原因嗎?”
他知道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也就是這時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南方流行著這樣的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有可能是會造成這山中濕度過大、水氣蒸發不出去的主要原因。
李默余點頭道:“極有可能,現在正是梅雨節氣,前兩日下雨的水氣可能還沒有散出去。”
劉馳馳點了點頭,正準備繼續朝前走,卻不料前面的陸山兒主動停了下來。
“小山,怎么了?”楊一六問道。
陸山兒并未直接回答他,而是扭頭朝李默余說道:
“李大哥,麻煩你打開地圖細看一下,這附近可有什么伏流沒有?”
聽他這么一問,李默余的臉色稍是嚴肅起來。他找了塊空地,伸手從背囊中拿出那張羊皮紙的地圖,然后就著坑道里的燈光細看了起來。
看了片刻,他抬頭說道:
“沒有,這圖上并沒標注出這附近有任何的伏流。”
陸山兒“哦”了一聲,回頭若有所思狀。
看他倆一臉嚴肅,劉馳馳輕聲問道:
“什么是伏流?”
默余一邊催促著大伙繼續前行,一邊收起地圖解釋道:
“伏流,也就是暗河,是在山體溶洞或是地下通道之中形成的水流。”
“那又會如何?”劉馳馳接著問道,他隱隱感覺到他們所說的話題可能跟此趟行程有關。
李默余邊走邊說道:
“小山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你知道暗河的水位和流量受旱季和雨季的影響是極不穩定的,有些暗河水流湍急,有跌水,甚至有瀑布,有的可以形成龐大的地下湖泊。有時山體承受不了水流壓力,襲奪改道之事時有發生。”
停頓了一下,他語氣加重道:
“此時正是梅雨季,正是暗河的豐水期,一旦出現襲奪改道的情形讓我們遇上......”
說到這里,他臉露苦不堪狀不再說下去了。
“難道你們懷疑這石壁上的潮濕是由水流給山體施加的壓力引起的?”
李默余不說話,只是用力點了點頭。
劉馳馳總算聽明白他們的擔憂了,想象著在地道之中突遇到一股湍急的水流破壁而來,他忽然覺得害怕起來,連聲催促道:
“快別說了,趕緊趕路要緊。”
楊一六聽他們說了半天不懂是什么意思,真想問“這與我們有什么關系”,但看三人表情俱是嚴肅,也不敢再多問,只隨著他們加快了腳步。
四人沿途點燃燈火,加快腳步走出去大約半炷香的時間,終于走到地道中一處比較寬敞的所在。
這里寬寬大大,地下略是平坦,像是一個故意修筑而成的休息大廳,四下里還放置了幾個石塊好像是供人歇腳之用的。
楊一六到底是年歲大點,看到終于到了可以歇息得地方,頓時一屁股就在石頭上坐下了,嘴里直招呼:
“兄弟們歇一會,我實在走不動了,等喝些水再走。”
陸山兒皺了皺眉頭回頭看了一眼李默余,李默余看了眼四下情形點了點頭。
“歇息一會也好,大家用些干糧、喝些水之后再上路。”
聽他這么一說,大家紛紛就地坐下,楊一六從背囊中拿出一些干糧開始分發,而陸山兒依然一聲不吭只到一旁挨個地將大廳四角的燈盞點亮。
“我們走了多遠了?”楊一六邊啃著干糧邊問道。
劉馳馳自從出了石室門后便開始一直留意著走路的步數,按照現在的步數算來,他們大約已走出去了兩三里路,照理說不算短了。
“大約兩三里路吧。”他喝了口水往嘴里胡亂塞了口干糧,然后回答道。
李默余手上拿著地圖正湊在燈盞旁觀看,聽他這話后,抬頭頗感意外地問道:
“正是,已有兩里多路了,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我只不過默記了走路的步數而已”劉馳馳笑著答道,轉而又問:“那還剩下多少路程了?”
“一半,還有一半的路程。”
李默余點點頭,正準備再說些什么,忽然看到陸山兒耳朵緊貼石壁,神色驟然緊張。
“小山,你干嘛?”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