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魔精靈站在門口,冷冷的看著楚飛。
近距離下,楚飛才算看清楚這人形魔精靈的樣子。
乍看是人臉,但仔細看去,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別扭,隱隱透著幾分滲人的氣息。
“它”面色蒼白,隱隱透著青色,眼睛瞳孔一片青黑色,沒有眼白,說不出的恐怖。
頭發也是青黑色,而不是正常的黑色、或者棕黑色。
耳朵有些異狀,略尖,不是很明顯。
身高平常身材偏瘦,雙臂格外長,指甲尖銳發黑,背后一雙惡魔之翼輕輕扇動,這惡魔之翼也是青黑色的,其上有明顯的青筋。
看到這樣一副尊榮,楚飛忽然覺得,“魔精靈”這三個字還真是貼切。
與此同時,楚飛腦海中閃過一些關于魔精靈、魔法、以及這個次元空間的資料、還有研究資料等,這些都來自楚飛剛剛得到的傳承。
這個次元空間是一個高級的研究室,魔精靈就是另類的小白鼠。
為了更好的研究,更安全的研究,眼下這個次元空間、以及“小白鼠”都被科學家們做了手腳。
卻說,千年前科學家們對于魔法的研究,雖然沒有完全透徹,但已經有了足夠深刻的了解,距離徹底窺破魔法,只有一步之遙。
比如對這個世界的干擾,就是一種另類的“禁魔”測試。
所以,為什么先前這個魔精靈耗費那么大力氣釋放的魔法,卻那么雞肋?
不僅僅是因為初級魔法本身雞肋的問題,還有這個世界本身就被干擾了。
楚飛腦海中浮現出魔法的研究成果。
魔法,同樣符合物理規律。
如今已經知道,自然界有三大能量系統:光(能)、電磁(能量)、生命(能量);其中電磁能量系統和生命能量系統,都是從光能轉換而來的。
根據研究資料看,魔法就是針對生命能量系統的應用。
而魔法在使用中,有很多特性和電磁是相通的——相比于光能,電磁能和生命能都算是二次能。
首先是魔力,類似與電力。
魔法師要收集魔力、然后煉化。
將自然界的生命能量收集到體內,用精神力、尤其是觀察者效應去影響生命能量的波動、頻率等,這個過程在修行中稱之為“煉化”;在電磁技術中,稱之為“調頻、整流、濾波”等等。
但僅僅只有固定頻率的魔法能量,是不足以形成強大的魔法的,還需要“加壓”和“提量”,要吸收、積蓄更多的能量。這個過程,好比電壓提升,不斷升壓。
當魔力儲存達到個人極限后,停止蓄能——相當于電池飽和。
其中提升修為主要是提升儲能的總量和提升能級,有點類似設備更換大容量高壓電池。
戰斗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釋放魔力。
但魔法釋放過程中,又涉及到一個“杠桿效果”,其撬動的支點就是“物質波”。
用很小的能量,撬動自然界更大的能量。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比如,雪崩。
在次元空間這里,自然界的自由能量含量很高,只需要給一個引子,就能引發大范圍能量的衰變、崩塌,進而釋放大量的能量。
其實閃電就類似這個效果。高空的閃電在下落過程中,會不斷吸收空氣中的電離能量。
所以,魔法并不玄幻,它也符合科學,只不過比較難以掌握而已。
要想掌握魔法,需要“天分”。
每個人的、或者說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波動,這個波動,直接決定了個人的觀察者效應。
但是只有極少數天生的觀察者效應,可以與生命能量共鳴,這就是天生的魔法師——這樣的天才也可以是天生的道士、術士等。
還有一些經過后期的冥想、修行等,也能做到。
至于說為什么魔法會有不同,則是由頻率決定的。
光的頻率不同,還能分出個紅橙黃綠藍靛紫紅外線紫外線等,更別說魔法了。
頻率范圍越寬,可以掌控的魔法屬性越多,“天才”越高。
魔法師需要兩大要素:第一,強大的、且正確的觀察著效應,加上強大的算力、強大的能量,共同組成強大的精神力;第二,吸收煉化、并存儲體內的那部分生命能量,就是魔力。
魔力,就是引子,是起爆能量。
通過魔力引起外界能量的崩塌(啟爆),最終形成魔法。
如果是簡單的小魔法不需要念咒語,就可以瞬發。
但如果是大型魔法,就要念咒語——可以在輔助調頻的同時,也能自我催眠,強化觀察者效應。
念咒語需要的時間,與精神力強弱等有關。簡單來說,就是算力、帶寬、緩存等的關系,影響了魔法的啟動時間。
也可以用所謂的魔法道具等加強魔法。
魔法道具主要是針對三個方面設計的:精神力(算力)、魔力(額外的能量補充、外掛蓄電池)、增強體質(運算放大、強化觀察者效應)。
此外,魔法、或者其余的異能也有一個特殊分支——詛咒,或類似手段。
魔法主要針對外界能量,詛咒則針對人體內部能量。
在外界那種外界能量稀薄的“末法環境”,不足以形成魔法;直接攻擊人體反而更容易,因為人體內能量比較高。
通過詛咒,可以撬動一個人體內生命能量的衰變、崩塌等。
為了能遠程聯系到目標,需要目標身上的物品,如頭發、指甲、血液等。這些東西和本體之間天然就有“量子通訊”的聯系,形成通信通道,可以通過這種效果遠程詛咒。
不過遠程操控就得需要大功率,這就要開壇做法等;其實就是增加能量供給、放大信號,提高發射功率。
當然了,這些都是理論,具體實施困難重重,但這些東西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魔法的關鍵是:頻率、觀察者效應、物質波、能量、算力等,和大數據修行有很多地方相同。
所以從理論上看,楚飛是可以學習的。
唯一的問題是:楚飛這次得到的傳承中,這些理論部分已經完成了,只是最終還缺少一些關鍵數據,導致研究卡在99.9%的環節。
而最后呢0.1%的關鍵,就是眼前這個人形魔精靈、那個逃跑的“小白鼠”。
但這個小白鼠怕不是有上千歲了?
想想就心肝兒顫抖。
其實吧,正常情況就算是強大的魔精靈也難以活到上千年;更別說這個次元空間還被做了手腳,上限也才只是“三代高度”。
但是科學家們的瘋狂有時候是超乎想象的。
為了研究魔法、為了獲取更詳細更完整的數據,科學家們給這個“小白鼠”做了基因上的改造,讓“它”可以長壽;但同時又在基因層面鎖死了其高度,最多只能無限接近三代高度,而無法突破。
鎖死基因的手段簡單粗暴——直接將相關的基因片段切除了,從胚胎階段就切除了!
有時候吧,科學家和魔鬼之間的差距,似乎只有一線之隔。
也許對于魔精靈來說,人類的科學家就是魔鬼。
只是鎖死上限,不代表不能橫向發展。楚飛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沒有突破覺醒者,但現在的算力已經足以碾壓絕大部分覺醒者了。眼下這個魔精靈活了上千年,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先前魔精靈在戰斗中表現出來的疲憊,楚飛已經丟到一邊了。在知道這個魔精靈的跟腳后,楚飛就不再相信這家伙的“表演”。
真那么容易疲憊,怎么活了上千年啊。
好在,對于魔精靈最拿手的魔法,楚飛倒不用擔心。
因為這個空間中,科學家做了一些“禁魔設置”,對魔法進行了干擾。
干擾魔法的手段就是:以觀察者效應來影響物質波。
影響不用很大,只是一點點,剛好卡在魔法的重要波段就可以了。
此外就是在自然能量波中,加入雜波——凈化能量困難,但污染手段卻太簡單了。
兩種手段之下,魔法的威能幾乎被削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剛好滿足研究的要求。
腦海中浮現的內容很多,但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個念頭而已。
眨眼間,楚飛已經梳理完這些信息,腳步沒有絲毫停頓,不慌不忙的靠近對方。
魔精靈眼睛里有微光閃爍,那凝視的目光中,隱隱有一種說不出的危險威逼楚飛。
楚飛依舊不為所動,神態自若。
戰斗,早已經開始;現在的戰斗,是信念、信心、氣勢上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