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之后,燃燒的火焰終于把所有豬油都消耗干凈,火焰也慢慢停了一下來。
而蛆蟲人骨身上的蛆蟲,也終于全部被消滅,只剩下一具人骨散亂在地上。
“咚!”
“咚!”
“咚!”
厚重的鐘聲,驚起鳥雀無數。
陶戴宗與牽牛老者拜別之后,便順著林蔭小道,一路暢通無阻的到達軒轅祠緊閉的大門前。
然,他還未來得及上前扣門,便聽門內傳來三聲鐘聲連響。
隨即,大門自開,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在門內,含笑相待。
那是一名道人,手持拂塵,身著道袍,鶴發童顏,仙風道骨,正是陶戴宗年少之時曾遇見的龍潭道人
“你終于來了,老道可是等了你許久。”龍潭道人拂塵輕揚,悠然開口。
陶戴宗忙上前行禮,不解的問道:“道長,您為何會在這里?還有您方才的話,又是何意?”
龍潭道長眉眼低垂,笑:
“貧道本就在此修行,自然會在此處,那次前往河陽,是因天災肆虐,百姓疾苦,貧道作為修行中人,亦是承世間之恩澤,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方才前去畫符祈雨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卻不曾想,竟然有緣遇見你,且你有心走這修仙問道之路,這于我而,也是莫大的幸運,畢竟,有仙緣之人實在太過稀有,貧道修行三百載,方才遇見你這么一個。”
陶戴宗愣在了原地,神情迷茫至極。
龍潭道長見此,便又問道:“小少年,你可知,所謂仙緣究竟是什么?”
戴宗搖頭:“不知。”
龍潭道長抬頭,望著不遠處佇立于天地之間的石筍,曰:
“所謂仙緣,便是你與大道之緣,只有有緣之人,方可遇仙,無緣之人,仙在眼前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而當初你能與貧道相遇,便是你有仙緣。”
“我既有仙緣,那道長當初為何不直接帶我修行,卻要我弱冠之后,自來尋仙?”陶戴宗不解的問道。
“未見人間疾苦之人,怎解人間疾苦?”道長回眸,輕語:
“修仙問道,承的是世間恩澤,既然承了恩澤,自要回饋世間,你當年尚且年幼,未見人間疾苦,我若直接帶你走上修行路,只怕一生都不解人間苦。”
“如此,待你學有所成之日,又如何去解那人間之苦,回饋世間恩澤?再則,年少幼童心性不定,雖有仙緣之人罕見,可是否愿走這條路,終須看自身意愿,如今你已至弱冠,心性已定,現來求仙問道,方為你自身所愿。”
“而你這行仙之路所遇難關,皆是為了讓你明確自心,只有如此,方可踏上修行之路。”
驀然回首,佇立在天地之間的石筍,依舊云霧繚繞。
但他此刻卻能看到,那石筍頂峰之上,有仙音裊裊,似有仙人端坐云端,俯瞰人間。
少年望向那云端,心中壯志酬籌。
將來必有一日,他也要坐在那巔峰之上,俯視人間,庇佑蒼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