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來得太突然,事先一點征兆也沒有,消息擴散開以后,后宮妃嬪以及文武百官都各懷心思。包括佟家,雖然知道貴妃娘娘會憑空得來一個阿哥,卻沒料到,那人竟是四阿哥胤禛。出乎意料是肯定的,仔細想想,實際又在情理之中,剛出生的阿哥若生母位分太低,會直接抱給居主位的妃嬪撫養,就好像八阿哥胤禩,他的生母衛氏如今已爬到貴嬪之位,起初卻不是那樣的,以辛者庫賤婦的身份被康熙看中,臨幸了幾回就懷上八阿哥,胤禩出生的時候,她還在底層摸爬滾打,換了別人會爭取親自養兒,她連嘗試也沒有,只是看了幾眼,就痛快的讓嬤嬤把人抱到主位妃嬪,也就是惠妃納喇氏手中。
別看供妃嬪居住的有東西六宮,各種潛規則之后,可選擇的余地就很小了。
坤寧宮是康熙元后赫舍里氏以及繼皇后鈕枯祿氏住過的,她們走后就空出來,給所有人的印象是,這個宮殿就是默許給中宮皇后住的,誰搬進去都會招麻煩,加上兩任皇后都不長命,又給這個坤寧宮染上了悲劇色彩,康熙第二任皇后鈕枯祿氏死后,這里有二十多年沒住過人。
承乾宮也不吉利,之前兩位在這里住的都是大人物,首先是順治朝以一人之力攪亂后宮,甚至能影響皇帝各種決斷的董鄂妃,然后就是孝懿皇后佟佳氏,她們也是紅顏薄命。
景仁宮是康熙出生的地方,本朝尚無妃嬪居住。
永壽宮是十三阿哥的生母敏妃住過的地方,她也是死在那里的。
翊坤宮宜妃。
永和宮德嬪。
……
排除掉這些,能夠供小佟佳氏選擇的就只有長春宮、咸福宮以及鐘粹宮,接她進宮之前,康熙就深思熟慮過,他選擇的是長春宮,名字聽著有蓬勃的朝氣,給風華正茂的小表妹住正合適。長春宮里頭原本住了一位貴人,一位常在。
搬過來之后,小佟佳氏還琢磨著,排除掉自己生,最容易得到兒子的辦法就是抱養長春宮里低位妃嬪生的阿哥,現有的兩位卻都不是得寵的,還是漢軍旗出身,長得是纖纖弱質,風一吹就倒的模樣,不像是能剩下健壯阿哥的。
小佟佳氏會想,佟家其他人更不用說,他們將同宮殿那兩個低位妃嬪的出身打聽過以后,覺得怎么也不靠譜,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來,萬歲爺就發圣旨,改四阿哥玉牒,記在長春宮佟佳貴妃名下。
出乎意料是沒錯,仔細想想,也合情合理。
胤禛的生母德嬪對他是完全不上心,她會悲傷的緬懷早夭的六阿哥胤祚,對十四阿哥簡直不能更好,唯獨是長子,在她跟前就像是隱形人似的,倒也不會恣意責罵,只是大多不給好臉色,看到她笑那絕對是有事讓胤禛去做。
在上書房幫助十四,在康熙跟前替他說話……對幼弟,四爺真是煞費苦心。這么做能換來生母和顏悅色也好,烏雅氏還是那樣,不咸不淡的,胤禛做了利于她利于十四的事,她會點頭夸贊兩句,卻不會在心底里有大的改觀。這兩年,胤禛終于想明白,對別人產生不好的印象是很容易的,一句話,一樁事,要洗白卻很難,這種惡劣的觀感大多會持續一生。
他努力過太多次,心累了。
之前是沒想到德嬪和四阿哥會拆伙,這道圣旨發下來之后,有意見的人倒是極少,四阿哥和他的嫡福晉烏喇那拉氏真是被德嬪折騰夠了。那些事后宮妃嬪以及大臣們都略有耳聞,別說眼線遍布整個紫禁城的康熙。
能夠理解是一回事,能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鈕枯祿家覺得煩悶,鈕枯祿氏雖然做了幾年皇后,卻沒留下子嗣,她的親妹溫僖貴妃倒是生下十阿哥,那是個呆子,德行沒得說,騎射拳腳都很好,就是沒有爭奪儲君之位的可能。要說個一二三四很難,不過這卻是群臣共有的認知。鈕枯祿家本來就很勉強,他們的勢力在縮水,想挽救又不得其法。佟家與他們的情況基本相同,當然,僅限于貴妃娘娘進宮之前,九月進宮,到如今才過了一個多月,小佟佳氏受孝惠太后贊賞,深得萬歲爺喜歡,如今還將四爺納于名下,簡直是如日中天。
若他們一直都好,鈕枯祿家不會這么鬧心。
同樣處于困境的小伙伴突然謀到出路,自己還在原地碰壁,那種感覺太鬧心。
與鈕枯祿家不同的是,赫舍里家內部傳出兩種聲音。
首先是慶幸的,嚴格說來,撫養四阿哥胤禛長大的應該是孝懿皇后佟佳氏,也就是如今后宮里那位貴妃娘娘的親姐姐,改玉牒的話,首選應該是她。佟佳氏活著的時候,求過康熙許多次,她臥病在床眼看就要不行了,也沒放棄這個念頭,康熙沒有松口,會封皇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這個。因為沒法子答應她最后的懇求,以這種方式彌補。
要是將四阿哥記到孝懿皇后名下,他就是正兒八經的嫡子,能夠同胤礽一較高下的,與這樣的大悲劇相比,給貴妃娘娘并非不能接受。
也有人覺得小佟佳氏帶來的威脅太大,她的表現已經超出年紀,不胡鬧,不折騰后宮妃嬪,將心思放在陪伴太后以及伺候萬歲爺身上,不急著將全力抓到手中……平心而論,要是后院里有這樣的女人,他們也會給最大的疼寵,女人就應該這樣。
這事放在宮中,在小佟佳氏身上,立場不對的大臣們壓力激增。孝懿皇后也是以貴妃之尊入宮,死之前坐上后位,她可以,小佟佳氏就不行?如今這位可討喜多了,一等一的通透。
幾個當事人并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同他們相比,眾大臣還要精彩很多。德嬪被傳旨太監虐了一回,又沉寂下來,她不敢再胡鬧,那不孝子送出去也罷,不值得多想,對她而最重要的是回復年輕美貌,虧得現在有禁足令保護,一旦撤除,她就沒理由躲在永和宮不見人了。
四阿哥給她磕了三個頭,拜別生母,然后就去了長春宮,雖然小佟佳氏的年紀還沒他大,改了玉牒,以后就是他親娘。別看他冷著臉,瞧不出什么表情,過去這一路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的,貴妃娘娘進宮那么短時間,對未來沒有幻想?只要是女人,就不會希望替別人養兒子,同自己親生的爭寵。
這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從一種尷尬過渡到另一種。
叩拜過之后,小佟佳氏讓他起來,到邊上坐下,將閑雜人等打發出去。她不會說類似于“你的養母是我親姐姐,我會替她加倍對你好”這樣的話。別說皇家,貴族家的姐妹感情也不是那么值錢,尤其,孝懿皇后死的時候,小佟佳氏也就是四五歲,兩人見面的次數極少。對于前朝的問題,胤禛大多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條理分明,這種場合,他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引話頭的是小佟佳氏,她沒說鋪墊的話,直接道:“在皇家,感情用事等同于找死,我不會說煽情的話打動你,既然改了玉牒,以后名正順的就是我兒子,不怕說實話,進宮之前,父親派人去過天師府,為我算命格,得到的答復是生不出子女……終其一生,本宮就只得你這一個兒子,我自不會慢待,咱們娘倆是要寵辱與共的。”
佟佳氏這樣的姿態倒是讓胤禛松快不少。若對方真生不出兒子,日子就好過多了,可以放心合作不用擔心有親兒子就刻薄他。不能生對女人而是最嚴酷的刑罰,胤禛卻覺得舒坦。雖然說這樣是不對的,到底忍不住。
“從圣旨發出來那一刻,您就是我嫡親的額娘,”說著,他頓了頓,補充道,“只有您。”
合作協議就此達成,胤禛終于能擺脫被德嬪折騰雞飛狗跳的生活,小佟佳氏也松了口氣,賈恩候說得的確沒錯,她的兒子,她未來的倚仗已經有了。
他們聊得愉快,四貝勒府的女人們想法是五花八門。
嫡福晉烏喇那拉氏相當支持康熙這個決定,她算是受夠德嬪了,她說話并不刻薄,對自己卻不冷不熱的,做什么事也挑剔得很,尤其是在子嗣問題上,弘暉怎樣她不很關心,倒是后院其他女人,要是三五個月沒人懷孕,身為正室,她要挨訓不說還要將其他女人往四爺跟前送。
整個京城所有人都說四福晉寬容大度是嫡妻的典范,她心里苦。“不會有人比德嬪烏雅氏更糟糕了”烏喇那拉氏就是這樣想的。
會有這種想法的就只是四福晉一個人而已,李側福晉以及眾格格并不這么想。德嬪不喜歡四爺,連帶著烏喇那拉氏也倒霉,她們乘機撈到不少侍寢的天數。尤其宋格格,她是胤禛最早的女人,幫助人見人怕的冷面四貝勒脫離童子雞,別看她出身低,好歹是德嬪親自選出來的人,她想給烏雅氏遞消息去告黑狀并不難,沒這個靠山,以后日子才要艱難。
她們雖然憋屈,那程度遠遠趕不上烏雅格格,也就是在弘暉出事之后被塞進府中的德嬪娘娘的親侄女,別看她這是格格,在府上卻有超然的地位,宮里有人不說,還是胤禛的親表妹,就連烏喇那拉氏也不敢隨意發落她,其他女人更要腆著臉討好。
地位倒是非凡,日子也過得相當舒坦,還沒抓住機會爬上去,胤禛就改玉牒了,萬歲爺將他記到養母孝懿皇后的親妹妹,小佟佳氏名下。烏雅格格心肝顫抖,說不害怕是假的,姑爸爸從前就是伺候佟佳氏的宮女,爬床生了四爺,之后更是勢不可擋,一路殺入四妃之列,雖然當事人之一的孝懿皇后已經死了,佟家和烏雅家的仇怨就在那里,洗不掉的,接手胤禛的是苦主的親妹妹,還不收拾自己?
烏雅氏在院子里踱步,聽說四爺回來,立刻帶上煨在灶上的雞湯,拿去書房外面,她想進去,卻被蘇培盛給攔住,“我為表哥熬了湯。”
“您把東西放下,請回吧,爺不讓人打擾。”
“可是……”
眼看就要爭執起來,胤禛的聲音就從里面傳來,他道:“讓烏雅格格進來。”從她進府開始,胤禛的稱呼就一直是這樣,乍一聽并沒有不對,烏雅氏甚至覺得是因為重視她,心里有她,才能容忍女人進書房。
烏雅氏趾高氣昂的進去了,走得那個婀娜多姿,請安都帶著勾引之色,聽到腳步聲響起,四爺放下筆,伸手在鼻梁上捏了捏,然后才抬起頭來,他沒給烏雅氏廢話的機會,直接說:“圣旨的內容你也知道,以后就不要叫表哥,改一改你的稱呼。”胤禛主要想說的就是這個,對方卻相當不能接受,她像是受了極大的打擊,雙眼迷蒙的看著四爺,“您說什么?我好像聽錯了。”
胤禛本就是不懂情調的,他又說:“規矩也要再學。”
“不,表哥你永遠是我表哥……”煽情的話還沒說出口,四爺又是一瓢冷水潑過去,“你想抗旨?找死也別牽連府上。”
“只是改玉牒而已,您還是姑爸爸的親兒子,我們像從前那樣好好的……”
不愧是少了一魂的,和她簡直扯不清楚,純屬腦殘。她是害過弘暉的,能好好活到現在已經是自己仁慈,胤禛難得有心提醒她,非要作死那也隨意。胤禛懶得再說半句廢話,直接將蘇培盛喚進來,讓她把人帶出去,雞湯也拿走。
書房里發生的事后院的女人們是不知道的,聽說烏雅氏帶著雞湯過去找四爺,還被放進去了,許多人都在琢磨這其中的含義。這個做法有兩個不對勁的地方:其一,四爺的書房那是福晉烏喇那拉氏也不能隨意進的,私人重地,曾經有無數人仗著自己得寵,想要帶湯品和糕點進去,都被攔下來,烏雅氏怎么就成功了?從過去這半年的經歷來看,四爺不是真心寵她,這是礙于德嬪的面子;其二,改玉牒的圣旨已經下來,自此以后,德嬪雖然實際上是四爺的生母,他們之間卻斬斷情義,四貝勒府的寵辱同長春宮的佟佳貴妃綁在一起。以四爺的性格,就算是心有不滿,他也不會大喇喇表現出來,忍耐,等待翻盤的機會才是他會做的事,為什么要堂而皇之的對烏雅格格好,給小佟佳氏難堪?就不怕這位新上任的額娘受刺激變成德嬪之流?難不成,四爺對他那個偏心眼的生母竟是真愛?
就一道圣旨,讓無數人糾結,胤禛沒考慮那些,他和貴妃娘娘已經開誠布公的談過,不能說做“真正的母子”,以后倒是能好好合作下去。若是這么一丁點事都能鬧出誤會,以后還能好?
比起這些流蜚語,對他而最要緊的還是問一問小佟佳氏的命格,天師府還在孝期,除了奴才們該做什么還是一樣,主子已經閉門不出很長時間。熱孝倒是過了,宴會還是不能出席的,娛樂活動也要禁止……
天師府早就拿出態度,在出孝期之前,他們拒不見客,四爺不好壞規矩,還是用老辦法,寫信讓心腹帶過去,他將改玉牒這事大致說了說,直接問賈恩候,能不能透露貴妃的命格。換了別人,賈赦或許不會告訴,問他的是四爺,且不說此人命格貴重,極有可能是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同自己矯情又很深厚,便是撇開這兩點,胤禛已經和小佟佳氏綁在一起,讓他們互相了解方便長期合作,知道佟佳氏不能生阿哥,四爺才能更放心。
賈赦就選擇性的提了幾件事,他沒說胤禛能夠給佟貴妃帶來榮寵,只說那位娘娘的確生不出,終其一生只會有他這個兒子,對方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至少對自己人還是不錯的,可以放心。就這點內容,幾行字就寫明白了,賈赦雖然知道不少秘密情報卻沒提示,你知或者不知,命運就是那樣,不會隨意更改,就像自家那個已經入土的倒霉婆娘,他算出來是水厄,牽扯報應,雖然沒點破,他當時想了法子希望至少保命,在邢氏本人的嚴密防守之下,水厄沒來,倒是沾上*。
將要發生的事件是可以預判,并且防備的,不過,若是你命中注定有的劫難,避無可避,就算換一種方式,老天爺也要收了你。
胤禛的命格是好的,就是多災多難,這也是成大事者共有的屬性,他們會經歷各種坎坷,熬過來就一片坦途,要是不能,那就頹廢消沉下去。
那話雖然老土,就是有道理。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過去十三年德嬪喪心病狂的行為只是考驗而已,對四爺而,這只是眾多劫難之中的一環,以后還有更多。
以后的事胤禛不知道,他也不會去多想,就算知道賈恩候是個實在人,若他堅持要問一定能得出結果,不過,人生哪有不經歷坎坷的,活著就是在渡劫,提前知道太多反而是自尋煩惱,活在當下,見招拆招才是他的玩法。
以后遇到的各種事不是憑空鉆出來的,是現在你做的各種決斷引出的后果,所以說,比起想那些太遙遠的東西,不如好好考慮當下的境況。
得到賈赦的回復,胤禛也就放心了,他沒再矯情的寫感謝信,而是將紙在燭臺上引燃,燒成灰,想了想最近可能遇到的情境,又看起戶部的卷宗來。老三因為實在太文縐縐,性子又軟,人家說幾句感人的話他就狠不下心,讓他去收賬簡直是災難,胤祉折騰了三個月時間,從五月初四到七月末,直到四爺將身體修養好,了解了戶部最新發生的事,將工作拿回來之后,才在康熙跟前問起收賬以及核實戶籍的事。
這幾個月發生了太多的事,康熙都忘了還有這茬,胤禛提起,他才將老三召進宮來,問他到底收回了多少,可有成果?
沒有,當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