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老東西,害的陛下只給七十萬兩,這還不如不給,國庫多了七萬萬兩現銀,五萬萬兩資產,九牛一毛也不止七十萬兩吧?”
“真是氣死老夫了,要不是看他這么老了,早二十年,下了朝我絕對一拳頭砸他臉上。”
張靖脾氣也有些火爆,憤憤不平道。
“張尚書消消氣,其實我留在戶部對刑部來說是好事啊,您想想,我現在是戶部侍郎,只要您支持我,聽我等我當上了戶部尚書以后。”
“刑部要銀兩,我還能不撥嗎?張尚書年齡大了,肯定是希望自己衣錦還鄉之前做好點,您也要諒解諒解。”
許清宵笑道,緩和兩人的關系。
只是此話一說,張靖頓時眼睛一亮。
“是啊!”
“老夫竟然沒想到這點,對對對,清宵,你這話說的太對了。”
“只要你當了戶部尚書,以后咱們戶部刑部聯手,到處去殺女干商,你負責查,我刑部負責抓人,抄完家以后,你再撥款給我們刑部,那以后刑部就輕松多了啊。”
張靖還是想著如何殺女干商賺錢,聽許清宵這么一說,整個人來了精神。
“呃......差不多吧。”
許清宵沒想到對方聯想這么多。
“行,守仁,這事我力挺你,你好好干,只要再做兩件這樣的事,工部的尚書跟我關系不錯,我拉他一起支持你,讓你上位,成為戶部尚書。”
“行了,我就不多說什么了,你心里有刑部,老夫很欣慰,走了。”
張靖很開心,實打實開心啊,畢竟聽到許清宵不愿意來刑部,還以為許清宵變了心,沒想到許清宵這是身在戶部心在刑啊。
好,很好,非常好啊。
“張尚書,要不要留下來吃點東西啊。”
許清宵喊了一聲,后者擺了擺手,直接離開了。
又送走一位尚書。
許清宵有些哭笑不得。
好在的是,沒有其它尚書來了。
許清宵可以安穩喝口茶。
“清宵師弟,此次陛下北伐,你有什么看法?”
見也沒有了外人,陳星河不由開口,詢問起這件事情來。
“沒什么看法,真要打就打唄,師弟又做不了主,方才兩位尚書都是客氣,師兄,你不會真以為陛下會聽我的吧?”
許清宵開口,他其實心里比誰都清楚女帝是在做什么。
肯定不是北伐啊。
這明顯就是保護自己,不然真北伐?
拿什么北伐?七萬萬兩白銀?這點銀兩省著點堅持一年差不多了,一年內能把蠻夷殺光?回頭還要考慮藩王內亂和異族番邦乘火打劫?
這要不了解女帝心性,許清宵還真不敢保證,接觸過幾回后,許清宵完全可以保證,不會北伐!這就是騙人的手段。
畢竟自己殺了這么多番商,影響了多少人?自己心里還是有點數。
老話說的好,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自己這得害了多少人錢財?
按理說皇宮內罵自己的奏折,至少堆成小山,想要裝糊涂不解決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出此下策,用這種方式來轉移視線。
這樣即便是有人再找自己麻煩,也不過是幾個人,陛下完全可以不予理會。
當然這也不算是什么下策,至少可以牽制不少心機不純之人。
而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段時間老實一點,別招惹什么是非了,再招惹十分,除非真北伐,不然壓都壓不住。
“哎,興亡皆百姓啊,最好還是不要北伐,大魏現在剛剛平定,讓百姓過點好日子吧。”
陳星河嘆了口氣如此說道,不過很快又搖了搖頭,不愿提這個,而是提另外一件事情。
“對了,下個月月中,便是太平詩會了,師弟......你準備了詩詞嗎?”
“太平詩會?”
許清宵微微皺眉,不過很快想起來了,慕南平好像邀請過自己,沒想到下個月就到了時間。
“沒準備。”
許清宵直接搖了搖頭,他這段時間怎么可能有時間去準備這個呢。
“哦。”
陳星河心中緩緩松了口氣。
也就在陳星河想繼續開口詢問一些事情時。
突兀之間,一道熟悉地聲音響起了。
“許兄!”
“陳兄!”
“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略帶興奮的聲音響起,引來許清宵與陳星河投目過去。
是王儒。
“王儒兄?”
許清宵與陳星河皆然有些好奇了,沒想到他居然來了。
“許兄,陳兄,好久不見,好久不見啊。”
王儒快步走來,朝著許清宵與陳星河一拜,面上滿是喜悅與激動。
“王儒兄,好久不見啊。”
許清宵開口。
“王儒兄,你怎么來了?”
陳星河則有些好奇。
“許兄,陳兄,本來我早就該來了,只是前些日子家里安排相親,耽擱了時間。”
王儒有些訕笑道。
“相親?這不錯啊,成功了嗎?”
許清宵笑道。
“本來是不行,后來又可以,最后差點就成功了。”
王儒感慨道。
“何意?”
陳星河也來了興趣。
“本來她看不上我,不過我說我認識許兄,她就答應互相了解一番,只是后來她問我文采如何,我硬著頭皮說還可以,有許兄十之一,她讓我即詩一首,我哪里能現場作詩啊,所以就用了許兄詩詞,后來她就不理我了。”
王儒有些無奈道。
“你用清宵師弟的詩詞?”
“那肯定不行啊,清宵詩詞誰不知道啊?你當真是蠢了,你應該用我的啊,我不是寫過一些給你鑒賞嗎?剛好可以拿出去啊,我又不會怪罪你。”
陳星河感慨道。
然而王儒馬上解釋。
“我當時也是這么想的啊,我不敢拿許兄的,拿的就是陳兄你的,可那姑娘看了一眼就說了句,讓我以后不要拿許兄來比,別侮辱了許兄。”
“陳兄,你不怪我吧?”
王儒如此說道。
陳星河:“......”
許清宵:“......”
你大爺的!
陳星河有些氣冷抖了。
也就在此時,李廣孝的聲音響起了。
“大人們,用膳了。”
隨著李廣孝的聲音響起,許清宵立刻打圓場了。
“別說了,來來來,還沒吃吧,一起吃,我這廚子做飯很不錯。”
許清宵拉著二人入內。
映入眼前的便是滿桌佳肴。
王儒咽了口唾沫,他的確有些餓了,但并沒有忘記正事,而是取出一份書信道。
“許兄,這是李鑫讓我交給你的信,說很重要,你一定要看。”
王儒這般說道。
“好,你先吃,不要急。”
許清宵接過書信,直接便坐在位置上觀看。
只是一會。
許清宵臉上露出欣喜之色。
眾人看著許清宵臉上的喜色,不由好奇了。
“李鑫說了什么?”
陳星河有些好奇了。
“呼!南豫府都這一季收成,多了四成。”
許清宵笑了笑,說出李鑫這封信的來意。
此話一說,眾人有些驚訝了。
尤其是李廣孝,他拿好碗筷,再聽到這話后,不由露出驚訝之色。
“多了四成?怎么多的?”
陳星河雖然不懂農耕,但也知道多了四成代表著什么。
“師兄,還記得當初咱們回縣時,師弟給李鑫一份東西嗎?”
許清宵如此說道。
“記得,一些圖紙,跟這個有關系?”
陳星河繼續問道。
“恩,那是師弟閑余時間想到的東西,陛下不是罰南豫府都百姓們,多交一成稅收嗎?師弟覺得有些愧疚,但也拿不出銀兩補償。”
“所以就為百姓想了一個東西出來,可以解決良田水源問題,讓空置或者是灌水稀少的田地發揮作用。”
“如今效果不錯,南豫府都收成提了四成,雖然沒有達到我的預計效果,但也差不多了,至少還了這個恩情。”
許清宵解釋道。
此話一說,王儒,陳星河,還有楊虎等人都咂舌了。
“是什么東西?竟有如此神效?”
“還有,師弟,這四成還不夠?你要知道對百姓來說,莊稼多一成都是喜事啊。”
陳星河有點無法理解。
“水車!”
“怎么說了,楊虎,取筆墨來。”
效果出來了,許清宵就不打算遮掩了,畢竟這件事情肯定會匯報到皇宮去的,無非是說女帝一下子發現不了,自己不說估計會晚半年才會發現。
當下,楊虎快步取來筆墨紙硯。
許清宵手握毛筆,在白紙上畫出水車的形象,為了具象一點,還特意畫了水源和良田。
“師兄,這就是水車!”
許清宵說道。
“我看看。”
陳星河認真看去,過了一會,又不禁皺眉。
“感覺看懂了,又感覺沒看懂,這是何意啊?”
別說陳星河了,王儒和楊虎等人都看不懂。
唯獨李廣孝只看了幾眼,便明白此物的作用了。
李廣孝的心臟跳動很快,他很快便意識到這東西的作用是什么。
抽取水源,灌溉良田。
簡單的東西,卻能解決種田最大的麻煩啊!
這......這!......這是神器啊!
李廣孝身子都有些輕顫,只是眾人沒有察覺罷了。
“師兄,莊稼最怕的是什么?不就是水源嗎?”
“這水車就是不斷抽取河里的水源,然后通過承水器延長,如果良田離水源沒有太過于遙遠,就可以直接灌溉,如果距離太遠,也能節省不少時間,讓百姓走幾步。”
“這個東西,一旦大批量生產和推廣,大魏所有良田從今往后就不缺少水源,大大減少取水和沒水的問題。”
“并且很多地方都有不少良田荒廢,如果有了這個,完全可以重耕。”
許清宵說出這東西的作用。
一時之間,眾人明白了,但他們并不了解這東西到底有什么好處,所以并沒有太過于震驚。
“如果全面推廣的話,那大魏能增加多少產量?”
聲音忽然響起,是李廣孝的。
一時之間,許清宵不由看向李廣孝,而后者感受到許清宵的目光后,不由訕笑道。
“大人,我父輩都是農民,小時候鬧過幾次饑荒,就是因為水源的問題,常常幾個村為一點水源打起來了,所以才好奇問一嘴,還望大人莫要怪罪。”
李廣孝訕笑道,他知道自己失了。
“沒事,我理解。”
許清宵對李廣孝還是很有好感的,妥妥一個老實人,而且做飯又好吃。
“正常來說,應該是提升五成左右,如果利用上荒廢的田地,至少應該是翻倍,甚至翻倍后再加三成,我理想是兩倍,不過很難,畢竟有些地方根本沒有水源。”
“再者有些水源相隔百里,建造這樣的水車,戶部肯不肯撥錢都是一個問題啊,沒有實質效果之前,陛下也不可能答應。”
許清宵如此說道。
然而陳星河開口了。
“兩倍?如果能讓大魏糧產翻兩倍,陛下為何不會答應?”
陳星河覺得有些離譜了,三成四成聽起來沒什么,可兩倍聽起來就夸張了。
“要制作這種水車,造價太貴了,而且要保證各村,各縣,各府,各郡都要實行,這花的銀兩是個天文數字,少說十萬萬兩,甚至還不夠。”
“你覺得陛下會答應嗎?戶部也不會答應啊。”
“所以只能先試點,讓南豫府先搞起來,爭取下個季節能翻倍,這樣至少陛下會重視。”
“唉!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光打造這種工具,以及種種實行,至少要拖一兩年,如今大魏內憂外患,鬼知道一兩年后會發生什么。”
“要是現在全心全意去做這個,只需要一年,大魏百姓就能看到結果,到時候......就是一個天大的驚喜,年產量翻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許清宵如此說道。
而且語氣極為篤定。
眾人點了點頭,但想到十萬萬兩都做不完,就不說什么了。
而李廣孝卻徹底震撼了。
十萬萬兩的確夸張了。
可問題是,年產量翻倍是什么概念?現在大魏有些百姓還處于吃不飽的階段。
要是年產量翻倍,最起碼大魏百姓都能吃飽飯了,光是這一點,就不是十萬萬兩能解決的。
而且的確是利在千秋啊。
哪怕二十萬萬兩白銀砸出去,不需要五年,大魏就能連本帶利賺回來啊。
“那這個水車,能用多久?”
李廣孝再次忍不住問道。
“若是造的時候用上等材質,比如說一些好的木材和鐵石,至少五十年,不出現其他因素,平時若是細心維護,修修補補,用個一百年也不足為過。”
許清宵給予回答。
而這個回答,讓李廣孝有些頭暈了。
五十年?
一百年?
五年就能連本帶利回來,而且百姓吃飽飯了,民心也能凝聚,會迎來真正的繁榮啊。
咽了口唾沫。
李廣孝沉默不語了。
“行了,吃飯吧,別想那么多了。”
許清宵將這白紙放置一旁,招呼大家吃飯。
陳星河等人沒多說,直接開吃。
李廣孝也吃,不過吃的心不在焉。
等到眾人吃飽喝足后,李廣孝收拾碗筷,他現在好難受,他想要趕緊去皇宮匯報這個事情,可他怕直接走人,會引起懷疑。
所以坐在守仁學堂,煎熬地等待,等買菜時間。
一個時辰,足足一個時辰,李廣孝也想了一個時辰,看著水車圖,越想越覺得可以,越想越覺得這個東西簡直是鎮國神器!
別人不懂,他可是懂啊,終于等到買菜時間了,李廣孝離開了守仁學堂。
朝著皇宮跑去。
兩刻鐘后。
大魏皇宮,養心殿外,李廣孝人沒到,聲音卻響起了。
“陛下!”
“陛下!”
“許!”
“許!”
“許清宵,萬古大才啊!”
“大魏盛世要來了啊。”
“陛下,您這回是撿到了寶啊!!!!!!”
“大魏的寶啊!!!!”
李廣孝激動顫抖的聲音響起,他是真的激動啊,說話都顫抖的不行。
而養心殿內,女帝再聽到這聲音后,有些驚訝了。
因為她從來沒見過自己師父。
如此。
失態!
哪怕是北伐失敗了,也沒有!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