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陳正儒陳大人來了。”
伴隨著楊虎的聲音響起。
許清宵回過神來了。
“陳尚書?”
許清宵有些好奇了,不過還是朝著外面走去,迎接陳正儒。
侯府大堂。
陳正儒靜靜坐在堂內,不知思考什么。
待許清宵出現后,陳正儒頓時起身了。。
“守仁啊。”
“今年科舉試題,你準備的如何了?”
“考生們基本上都到了,明日就要開始科舉了,你試題要盡快給我啊。”
陳正儒開口,先說出這第一件事情。
只是這話一說,許清宵有點小懵了。
“試題?”
啥子試題?
許清宵這段時間壓根就沒想過科舉的事情,他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但暫時沒有放在心上。
陳正儒突然一下子詢問自己,讓許清宵著實有些小懵啊。
嘶。
剎那間,陳正儒忍不住倒抽口一口冷氣,望著許清宵道。
“守仁,你可別跟老夫玩笑,你不會沒有想好試題吧?”
陳正儒看向許清宵,眼神之中充滿著不可置信。
此話一說,許清宵頓時搖了搖頭,當場否決。
“陳尚書,科舉之事,我怎敢忘記。”
“已經準備好了。”
許清宵給予回答,先不管有沒有準備,反正不能說沒有,不然就得背鍋。
“行,那你寫給老夫,老夫親自送到貢院內。”
陳正儒開口,目光當中滿是不信,非要許清宵寫出來再說。
“試題怎可能直接寫出來,明日我會去貢院。”
“陳尚書,還有其他什么別的事情嗎?”
許清宵直接打個哈哈,倒不是臨時編不出,而是不想隨意亂來,畢竟這是科舉,大魏新朝第一次科舉。
怎么說也得正兒八經對付一下吧。
聽到許清宵這般開口,陳正儒實在是有些懷疑啊,但想到許清宵再怎么樣,也不可能拿科舉開玩笑,所以陳正儒不禁開口道。
“聚賢館和天工閣已經建造好了,六部也都安置了官員在其中,選拔人才,并且各郡也在建造分館。”
“老夫已經讓戶部撥款,人才選拔所需要之費用,也不是一筆小的開支。”
“工部如今也在大力發展利良田之事,對了,有人做出了一件這樣的東西,是南平府包家縣人,守仁,你看看。”
陳正儒說出第二件事情,關于聚賢館和天工閣的事情。
與此同時,陳正儒轉身拿起桌上一張宣紙,上面畫著一些東西,遞交給許清宵。
只是一眼,許清宵不由驚訝了。
“耕器?”
許清宵一眼就看出這是什么東西了,圖紙上是一個牛形木器,一看就知道,是用來耕地之物。
“恩,這是耕器,這東西目前在工部,有一些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工部巧匠進行修改,更加方便簡單,而且效果特別好,用齒輪運轉,只要人稍稍用力,這耕器便能輕松犁地。”
“用來開荒最為極好。”
陳正儒如此說道,而許清宵則認認真真地觀摩。
過了許久,許清宵讓人取來毛筆,隨后照著這耕器進行一些改良,其實主要還是力學問題,器物沒問題,但有些地方改良一下就好。
微妙的改動,可以使工器更加方便,使用之人也更加省力,這才是器的作用。
前前后后許清宵改動了七處,一旁的陳正儒對工匠機械不是很懂,但也能看明白一點。
實在看不懂,一句許清宵萬古就完事了。
“陳大人,將此物給予工部,好好研究,這東西作用很大,若是做好了,可勝過耕牛,對大魏發展,極好。”
許清宵認真說道。
耕種器物這種東西,不要說達到與耕牛一模一樣的能力,哪怕是一半都不得了,畢竟耕牛也是需要休息的,但器物不需要。
而且耕牛價格昂貴,即便是大魏現在有錢,也做不到每家每戶一個,不僅僅是銀兩問題,數量就這么多。
大魏有多少荒田?又有多少農民百姓?一家一個肯定是做不到的。
“恩。”
陳正儒接過圖紙,而后點了點頭,他也明白此物的重要性,特意過來讓許清宵觀看,就是聽聽許清宵的意思。
“陳大人,發明此物之人,應當賞官職,賜千兩,聚賢館與天工閣發布公告,昭告天下。”
許清宵又加了一句,不過他不是吩咐的口氣,而是提議。
“這個吏部已經著手處理了。”
陳正儒也點了點頭,同時陳正儒說起第三件事情。
“守仁,你師父還在嗎?”
陳正儒詢問道。
“已經不在了,有事離開,不過還在京都內。”
許清宵給予回答,同時也有些好奇,不知道陳正儒好端端詢問這個作甚?
“明白了,守仁,待科舉結束后,你應當快點去大魏文宮,認真閱看圣人手冊。”
“這東西價值不凡,尤其對現在的你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有成圣的契機。”
“大魏文宮隨時可能會脫離,一旦脫離了,想來這些東西他們也會帶走。”
陳正儒出聲,提醒許清宵等科舉結束之后,去大魏文宮看一看圣冊,畢竟許清宵的下一步,就是成圣了。
聽到這話,許清宵點了點頭,不過大堂內無人,許清宵請陳正儒落座,緊接著神色嚴肅道。
“陳尚書,大魏文宮脫離,誰會走,誰會留?”
有一品在,許清宵也相信大魏文宮不可能這么快就敢走,原本以為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可現在許清宵覺得這一年內他們都走不動了。
真敢走,以吳銘的手段,也真敢殺。
不過許清宵還是要問一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聽到許清宵之,陳正儒稍稍沉默,看到陳正儒沉默了,許清宵立刻出聲道。
“如若不好說的話,也無妨。”
許清宵開口,畢竟陳正儒終究是大魏文宮的人,有些事情不說,也實屬正常。
只是陳正儒搖了搖頭道。
“守仁,你想多了。”
“此事也沒有什么好說不好說,老夫雖然是文宮大儒,可自從老夫立之后,大魏文宮就已經將老夫邊緣化了。”
陳正儒給予回答,他并不是不好說,而是在思考。
這話一說,許清宵相信,君子立,代表著自己的立心,陳正儒立,是大魏國泰民安,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立,陳正儒才能成為丞相。
大魏的丞相。
否則的話,文武百官當中,憑什么陳正儒能成為大魏丞相?若說手段,百官當中比陳正儒手段要強的難道沒有?若說地位,大魏文宮難道就沒有大儒了?
說來說去,陳正儒之所以是最佳人選,是因為陳正儒既不是皇帝這方的,也不是百官這一方,更不是大魏文宮這一方,他站在大魏王朝這一方。
許清宵心念大魏百姓,天下蒼生,而陳正儒心念的是國家,自然他能成為丞相,但同樣的女帝防著他,大魏文宮防著他,百官也防著他。
也就許清宵可以不用防著他,因為理論上兩人的理念一致,算是志同道合。
“不過,大魏文宮雖然將老夫驅逐在外,但老夫在大魏文宮內,還是有很多消息瞞不過老夫的。”
“大魏文宮這一次是鐵了心要脫離,到時候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拋開別有用心,剩下不超過五位大儒,至于天地大儒,只怕就只有荀儒一個了。”
陳正儒給予回答,這是他的猜想。
“不超過五個大儒,天地大儒只剩下荀儒。”
這個消息讓許清宵有些沉默,大魏文宮內,大儒也不多,平常來說三四十位大儒,畢竟大部分的大儒,都是分散在天下,傳道受業也好。
感悟人生也罷,不可能一直待在大魏文宮,除了每年的一些節日會來,亦或者是大典之日,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數量。
但陳正儒的意思很明確,大魏文宮要是離開,那么這些大儒就更不會回來了。
或許偶爾會回來探親,但也只是探親,與大魏王朝注定漸行漸遠。
“有一品在,他們還會脫離嗎?”
許清宵繼續問道。
可此話一說,陳正儒不由長長嘆了口氣道。
“正是因為有一品出面了,大魏文宮只怕更快脫離。”
“守仁,大魏文宮脫離的事情,已經成了定局,誰來了也沒用,你師父有能力去殺,可光靠殺能解決問題嗎?”
“再者,守仁,你一定要勸說你師父,不是不可以殺,而是殺的越多,對你師父來說,也有大麻煩。”
“一品殺儒,不會遭受天地懲罰,但人世間的陽力減少,陰力增加,用佛家的話來說,陰力滋生出來的妖魔,為禍人間,這些災禍業力,都會算到你師父頭上。”
“但真正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讀書人的心氣,用武力鎮壓不是不行,只是單純用武力鎮壓,到最后一定會走到一個不可逆轉的局勢。”
“朱圣一脈,為何能成為天下讀書人之首,是有原因的,絕對不是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
“那日,一品前輩羞辱半圣,更是讓文宮染血,守仁,你當真不會以為文宮沒有手段抵抗?”
“一品前輩是在試探,老夫甚至認為,這位前輩也沒有想到文宮會不抵抗。”
“可越是不抵抗,意味著大魏文宮脫離的決心越大,而且大魏文宮圖謀的事情,也越恐怖。”
“或許,當真會釀出天大的災禍來啊。”
陳正儒給予回答,告訴了許清宵一個真相,當日吳銘使得文宮染血,雖然霸氣,也雖然令人感到暢快,也顯得文宮無能。
可實際上并非是文宮無能,只是文宮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而真正動用大殺器。
“一品天威之下,文宮還有什么大殺器?”
許清宵有些不解了,一品的實力,毀天滅地,文宮還有什么大殺器?
“天下讀書人之力。”
“勝過一切。”
“這是偉力,配合圣意,再配合文宮圣器,一品來了,也能無懼,守仁,你自己想想啊,古往今來,一品武者窮出不斷,至少一個時代總會有一些。”
“可圣人一個時代出現過一個嗎?五百年前,是朱圣,你可知朱圣之前的圣人,相隔了多長時間嗎?整整八千年啊,八千五百年前人族第四位圣人誕生。”
“八千年后,也就是五百年前,人族第五位圣人誕生,你認為儒道會不強嗎?”
“只是儒道的強大,并非呈現在個人身上,而是在天下讀書人身上。”
“一品前輩殺幾個天地大儒,十幾個大儒,不會有什么影響,可如若他將文宮所有讀書人全部殺光,你覺得會沒有影響嗎?”
“只是這些影響他能承受得住罷了,但殺光了大魏文宮的讀書人,難道朱圣一脈就沒有其他讀書人了嗎?”
陳正儒一番話,說出了事實。
許清宵其實心里也清楚,大魏文宮不可能這么無能的,而且文圣也絕對不可能那么弱的,動輒幾百年上千年才有可能出一位的圣人。
凌駕一切體系之上的文圣,怎可能那么簡單,當然吳銘也沒有說錯,因為按照戰斗能力,圣人的確不如他。
無非是,能殺和不能殺,以及殺的了和殺不了罷了。
“他們隱忍,寧可文宮染血,也不出手制止,為的就是想要讓大魏文宮脫離.......,這幫人當真是意志堅定啊。”
許清宵不免有些感慨,如此說道。
“不。”
“不是意志堅定,而是利益太大了,守仁,你師父應當與你說過大魏文宮脫離的真正目的吧?”
陳正儒問道。
“恩,說過。”
許清宵點了點頭。
“成圣,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而大魏文宮的目的,不僅僅只是造圣這么簡單,而是造就無上圣人。”
“如若成功了,儒道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至于是什么改變,老夫也不清楚,但隱約聽到的消息就是,從此以后,儒道將會是真正第一體系,任何體系都比不過儒道。”
“用他們的意思來形容,未來的儒道,會出現十品讀書人,斬九品武者的現象。”
陳正儒這般說道。
此話一說,許清宵不由出聲。
“唇槍舌劍?詩詞殺敵?”
許清宵幾乎是脫口而出。
只是此話一說,陳正儒微微皺眉,思索一番后,給予回答。
“不清楚,有可能,不過也不太可能,應當是借助天地之力吧。”
“什么手段不重要,真正重要的目的,大魏文宮若是成功,將會造出一尊文圣,三尊亞圣,十尊半圣,至于天地大儒和大儒有多少,可想而知。”
“如此一來的話,守仁,你覺得天下讀書人會不會更加誓死跟隨大魏文宮?”
陳正儒也不清楚儒道未來的變化是什么,但這些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大魏文宮的決心。
“一尊文圣,三尊亞圣,十尊半圣?這不可能!”
許清宵直接否決了,倒不是說瞧不起大魏文宮,而是一口氣能造出這么多圣人來,那未來五百年,儒道豈不是無敵?
“的確不可能。”
“可正是因為這般的不可能,所以他們才會有些謹慎,有些忌憚,如若可能性很大,守仁,你覺得大魏文宮還會這般忍氣吞聲?”
“還會等到今日脫離大魏嗎?”
陳正儒也覺得不可能,甚至說大魏文宮自己也覺得不可能,而就是因為這般的不可能,所以大魏文宮才會謹慎。
不然的話,大魏文宮早就脫離了,也早就帶著天下讀書人鬧事了。
“守仁,你要記住,眼下大魏文宮的脫離已成定局,明日早朝,只怕陛下也會提起此事。”
“原本老夫預算,大魏文宮應當至少等待三個月的時間,才會脫離,因為現在不是最佳時期,可因為一品武者的出面,很有可能一個月內,他們就要脫離了。”
“甚至明天,他們就有可能脫離大魏。”
“你要做好準備,做好一切準備。”
陳正儒極其認真道,他不是開玩笑,而是極度認真。
許清宵明白陳正儒的意思,一品武者的出現,的的確確打壓了大魏文宮,可問題是越是打壓大魏文宮,越是讓大魏文宮有機可乘。
原本女帝借助天下民意之力,來壓制大魏文宮,使得對方不敢這么快離開。
但一品的出現,雖然讓文宮染血,可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如今用腳指頭想都能想到,他們會如何渲染這件事情。
什么一品欺壓讀書人,我等在大魏之中,被許清宵欺辱,如今被他師父欺辱,這日子還過不過?難不成我等讀書人為天地蒼生,還要被武夫欺壓?
兄弟們,你說我們還待不待?百姓們啊,我們要走了,不是我們不要你們,是大魏朝廷太欺負人了。
這論只怕過了今日,整個天下都傳開了。
“明白了。”
許清宵點了點頭,只是心情顯得有些復雜。
原本已經落下來的石頭,莫名又出現了。
只是,許清宵忍不住皺眉道。
“可畢竟大魏有一品在啊。”
許清宵開口,雖然陳正儒說的沒有一點問題,但你絕對不可能饒過一品啊,哪怕大魏文宮的讀書人,當真敢赴死,可上面的人難道愿意死嗎?
“老夫明白,所以老夫也很好奇,大魏文宮會用什么方法來阻擾一品。”
“而且,守仁,你要記住,自古以來的讀書人,都不懼死,他們無非是需要一個不怕死的理由罷了。”
“文宮,會幫他們找到理由的。”
“還有,如若沒有絕對的底牌之前,守仁,以后盡可能少殺儒,殺只能讓他們閉嘴一時,卻無法讓他們一輩子閉嘴。”
“你若成圣,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陳正儒明白許清宵的意思,他也好奇,大魏文宮會用什么手段。
可不管是什么手段,脫離是注定了的事情,而且陳正儒特意提醒了許清宵。
想要打破僵局。
就必須要成圣,成圣不一定可以力挽狂瀾,但成圣就可以跳出棋盤,成為掌棋人,哪怕局勢再怎么不好,也不至于淪為棋子。
“學生受教,多謝陳儒。”
許清宵朝著陳正儒一拜。
而陳正儒馬上朝著許清宵一拜,有些哭笑不得道:“守仁啊,你可別這樣謙虛了,如今你已是天地大儒。”
“說實話,你這樣朝我一拜,老夫要折壽啊,喊你一聲守仁,已經是極限了,如若你成圣了,老夫還得喊你一聲許圣。”
陳正儒是有點慌了。
天地大儒自稱學生,給一位大儒行禮?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然而許清宵搖了搖頭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陳儒所說,學生懂得道理就行了,地位身份,皆是浮云罷了。”
隨著許清宵這般開口,剎那間一股無形的力量,逐漸消散,這些力量本來要加持在陳正儒身上,可隨著許清宵這么一說,就沒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陳正儒有些沉思,過了一會后,他朝著許清宵深深一拜道:“多謝許儒賜教,老夫明白了。”
“守仁,科舉之事,你還是要抓緊一下,其余的事情,先放一放,天塌下來了,自然有人會頂著。”
“也無需將所有壓力放在你一個人身上,我等雖然有些年老了,可還是能做些事情。”
陳正儒出聲,他知道許清宵壓力很大,所以出聲勸說一番,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
“明白了。”
許清宵回答道。
很快,陳正儒拿著圖紙,朝著外面走去了。
大堂內。
許清宵也一個人安靜坐著。
過了片刻,許清宵取出一張白紙,而后想要在白紙上落字時。
突兀之間,一道聲音響起。
“師弟。”
是陳星河的聲音。
“見過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