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為了防止有人低價大量屯鹽倒賣,縣衙也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的。比如,給每戶人家都發“鹽本”。買鹽拿“鹽本”去買,你家幾口人,每個月多少量,多一些還可以,若是多得太多了,肯定就不行。至于你說要用鹽腌魚、腌菜,也行,但“鹽本”上會記上,你家總不能隔三差五就腌菜吧?
這個“鹽本”的主意自然出自余枝了,也不算她的主意,是她借鑒過來的,借鑒的“糧油本”。
讓所有的百姓都進城買鹽也不實際,就在鎮上和人口多的大村設立代銷點,保證百姓買鹽方便。
這消息一傳出來,老百姓可樂壞了。尤其是兩縣相鄰的村子,他們能平價買鹽,而隔壁村卻得吃高價鹽,身為山云縣的人,他們驕傲呀!瞧見沒,這都是因為咱們的父母官好!
告示上還有一條,針對山民的。凡愿意下山居住的山民,享有和山下百姓同等的待遇,意思是也可以平價買鹽。
至于能不能吸引山民下山,一時半會肯定成效不大。聞九霄也不急,山下的百姓他還沒理順呢,山民就且等等看吧。
官府出面賣的官鹽,顏色白,無異味,價格還便宜,老百姓又不傻,怎么可能還去買嚴家馬家的私鹽?沒聽下鄉的差爺傳達嗎?在山云縣只有官府賣得鹽才是正宗的,其他的都是私鹽,不能買。
張家和宋家十分慶幸,暗地里看嚴家和馬家的笑話,哼,還想悄悄賣鹽跟縣太爺打擂臺,鹽賣不出了吧?傻眼了吧?傻了吧唧的!
聞九霄在平價賣鹽的同時,也悄悄讓人往外賣鹽。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什么最掙錢?自然是走私了。
聞九霄可不是那么遵紀守法的人,要不然就不會朝安樂公主射箭了。他心中自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準繩,只要結果是好的,方法和過程就算不太光明正大又如何?何況他賣鹽也是為了山云縣的發展,又不是塞自己腰包。
鹽可真掙錢,一車車的鹽拉走,一車車的銀子拉回來。這時候余枝是最高興的了,她最喜歡數銀子了,箱子打開,一箱一箱地看,這顏色,這光澤,嘖嘖,最美的風景也莫過于此了。
余枝高興的事不只這一件,她不是從沙池縣弄來近百土匪嗎?又從牢里挑了十來個,湊成一百人,全攆去開荒了。
看荒地的情況,難墾的一人一天能開半畝,雜草不多的,則一人一天就能開一畝,整整干了一個月,幾千畝地就出來了,養上幾年這就是良田。若是把山云縣境內的荒地全都開墾出來,還用為賦稅發愁嗎?
這些土匪之所以不敢作妖,純因大棒加胡蘿卜。大棒就不而喻了,胡蘿卜則因人而異。在伙食上余枝并不苛待他們,這么重的體力勞動,不吃飽飯可不行。
被搶上山的女人,也有給土匪生了孩子的,有一些是被強迫的,但也有些后來日子過得還不錯。像后者,余枝就說了,若是表現好,改造好了,贖完身上的罪孽,允許他們成為本縣治下百姓,可以和妻兒團聚好好過日子。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身上沒有背上人命。
今天一章,明天孩子要開學了!啊啊啊!
(本章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