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北侯府專門辟了幾個院子,里頭住的都是從各地請回來的名醫大夫。也不全是大夫,還有和尚道士,通稱神棍的那種。
當外力不可擋的時候,聞九霄不得不寄希望于神佛。
這些自己登門或是請回來的名醫,無論能不能治得了余枝,平北侯府都以禮相待,想回去的就奉上盤纏,不想走的就留在府里,一應待遇都是好的。
多數的大夫都選擇了留下,倒不是貪圖富貴,而是有這么多的同行,可以一起探討醫術。能被請來或是自己找上門來給余枝看病的,手底下都是有些真本事的,這樣的人往往更在意的是自己醫術的精進。
從南疆請的大蠱師到了,之前也不是沒有太醫指出余枝不是中蠱,聞九霄不死心,不遠千里派人去南疆請了苗家寨子里的大蠱師。
聞九霄注定要失望了,大蠱師一見余枝的面就搖頭了,“不是蠱毒。”這個美麗的女人并沒有中蠱,相反,她身上的氣息非常好聞,帶著一種草木的芬芳。
反倒是和他一同來的他們族里的祭司,盯著余枝看了許久。苗家寨子里的祭司亦是他們族中的大巫,是能溝通天地離神靈最近的人。
他看了余枝許久,然后對聞九霄說了一句話,翻譯過來大體意思便是讓聞九霄多做善事,積攢功德。
聞九霄若有所思,第三日的早朝上便請旨要去江南道賑災。
江南今夏雨水特別多,剛入夏就陰雨了半個月,雁江終于不負重荷,決堤了,這場水災整個江南道都波及了。
要賑災就離不開錢糧,而這卻是朝廷最缺的。
年前雖抄了承恩公府和忠勤伯府,又多了一座金礦,國庫看似進了不少,然而撥出去的更多。
江南富庶,國庫四成的賦稅是來自江南。此次江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澇災,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自然不能不管,為賑災的事,朝臣已經爭吵好幾天了。
從賑災的人選到賑災的物資,吵來吵去,卻沒個結果。
因為余枝的病,聞九霄也沒有心思關注朝堂,太子殿下問起國庫能擠出多少錢糧,他如實應答,反正整個京城都知道他為了夫人的病都快急瘋了,也沒人敢提議讓他去做賑災的大臣。
的確沒人敢!說句心里話,那些看不慣聞九霄的大臣,不是不想給他使絆子,而是不敢!小聞尚書的睚眥必報,那種不管不顧地瘋勁,他們可是真切領會過的。
身在朝堂,誰還沒幾個政敵?就算心里再恨對方,行事也會有所顧忌,甚至見了面還能笑瞇瞇地打招呼。小聞尚書可不是,他是不管不顧,不死不休,這樣的瘋子誰敢輕易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