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姚廣孝的膽子比較大,問道:“殿下說的,應該是農稅吧?”
朱允熥問道:“大師覺得,農稅如何?”
姚廣孝也不怕得罪人,直接說道:“自古以來,農稅是一個王朝,矛盾爆發的根本,和農稅伴隨而來的是土地兼并。”
(請)
是整個制度的問題
這一點,他們是贊同的。
姚廣孝想到近段時間,從朱允熥身上學到的那些知識,又道:“大明開國不久,農稅也還好,但時間一長,農稅絕對會不斷壓榨普通百姓,再有我們大明沿襲前面王朝的規矩,農稅是收不到豪紳地主、官紳讀書人身上。”
此一出,解縉的表情,就有些不好意思。
他也算是官紳讀書人,家里是不用交稅。
也有部分農民,把田地掛靠在自己的家族名下。
“時間一長,大明的土地兼并,也會嚴重到一個極其嚴重的程度。”
“農稅是國家的根本,土地被豪紳、官紳等兼并了,他們又不用交稅,那么大明的稅從何而來?”
“唯有加征普通百姓的,繼續壓榨百姓。”
“大明地方的稅課司,是如何收稅?”
“依靠地方豪紳官紳,百姓是不懂交多少,全聽豪紳官紳的,他們怎么說,百姓就怎么交。”
“稅課司也會和豪紳勾結,對百姓又進行一輪壓榨。”
“一兩百年后,如此會把大明壓垮,然后又來農民起義。”
“比如說陛下當年,正是因為被壓榨得連粥都喝不上,才加入紅巾軍。”
姚廣孝很認真,又很大膽地說道。
楊士奇和解縉都不敢這樣說,但是他敢。
還說得特別詳細,顯然對稅收有著很深入的了解。
朱允熥覺得這個妖僧,是真的很有用,現在越用越喜歡,還好已經把他挖過來輔助自己。
楊士奇問:“所以,殿下準備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了?”
朱允熥搖頭道:“我暫時還做不到這點,其實你們有沒有想過,是整個稅收的制度問題?”
這又是一個,比較沉重的問題。
大明的稅收制度,是沿用以前王朝的。
“就算官紳一體納糧,能順利推行下去,我認為也收不上官紳地主的稅。”
朱允熥想到穿越之前,聽過的一句話,道:“將來推行后,會出現一個問題,稅課司先讓豪紳交稅,百姓才會交,稅到手后,豪紳的如數奉還,百姓的三七分賬。”
“這……”
楊士奇和解縉的額頭上,都冒出了冷汗。
姚廣孝倒是淡定,好像他早就想到了這樣。
對于朱允熥也能想到這一點,姚廣孝甚是欣賞,他覺得朱允熥不是那種,很普通的皇孫。
是真心為民。
比陛下還要為民。
投靠了朱允熥,真的能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這要比結束一個亂世,成就感高太多了。
楊士奇和解縉其實也很清楚,那些豪紳,或者地方官員會怎么樣。
按照朱允熥的說法,事情發展到最后,一定會出現朱允熥說的情況。
到了這個地步,大明距離農民起義不遠了。
“殿下現在要改,很難啊!”
解縉搖頭道:“太遠的先別說了,官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就不可能成功。”
他其實不反對,這兩個舉措。
但上一次,朱允熥用此來壓下謠,便已造成滿朝文武,一致反對。
文武官員,破天荒的那么合作。
朱允熥真要這樣做,儲君之位也懸了。
除非是朱元璋提出,也是朱元璋用強硬的手腕,特別暴力的手段去做。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