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現場領導的表態,秦川就更加肯定了:看來,這些領導其實都有意造航母,只是缺錢!
什么航母是進攻性的,現在咱們沒有航母,就只能受人欺負!關鍵時候,讓漁船沖在前面,海軍丟臉,國家丟臉啊。
不過,造航母最大的問題,還是錢,畢竟國家要發展經濟,就不可能在海軍建設上投入大筆資金。
現在,來陽廠突然崛起,可以用最低的價格給海軍造航母,還有什么說的,十億人民幣還是花得起的!
“承蒙各位領導看得起。”秦川開口:“我們來陽廠絕對不會辜負各位的厚望,只是……”
“只是什么?”
“航母最好在船塢里建造,我們來陽廠只有一個簡陋的沙灘船塢,怕是沒法……”
“你小子,有什么要求就直說。”劉老在上面開口:“只要你們能用十億造出航母的殼子來,其他的都好說,需要什么咱們滿足什么。”
“也沒啥,咱們就是想要找個合適的地方造船塢……”
“這好說,你們看上哪里,咱們給你們協調哪里!”劉老說道:“這些都是小事,趁著建造船塢的這段時間,你們先造052b練練手,讓咱們海軍看看你們的水平,也好放心把航母交給你們……”
“多謝各位領導。”秦川說道:“只要有了合適的船塢,咱們保證完成任務,至于質量,出了問題就槍斃我!”
“好,有你這句話,咱們就放心了。”劉老說道:“航母的事情就這么敲定了,不過這艦載機,依舊還是個大問題啊!”
航母只是投送工具,航母力量的發揮,還是需要靠艦載機來實現!
迎著劉老的目光,秦川知道,又得繼續讓自己發揮了!
“咳咳,這個艦載機的問題,目前國內幾款機型之中,殲十一是最合適的。”
其實,不管是707工程,還是891工程,在研究的時候,自然也會涉及艦載機。
當年的時候,設想過殲七,還有殲八,海空英雄王偉的油畫,就是他期待中的駕駛殲八離開航母甲板的場景。
不過,這些畢竟是二代機,起降速度太大,機動性太差,并不適合當艦載機,還是三代機更合適。
國內自研了殲十,不過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還在難產之中,首飛都沒開始,就別想艦載機的改款了,由于前面起落架需要穿過腹部進氣道,沒法和主大梁相連,再加上單發,所以并不適合改造成艦載機。
其他的?
也就剩下蘇-27了。
蘇聯解體前,和東方關系緩和,就敲定了蘇-27的采購合同,后來蘇聯沒了,大毛接過來,繼續履行了當年的合同,這批進口的蘇-27,就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雙發重型戰斗機。
等到第二批談判的時候,不僅僅引進了飛機,還引進了生產線,在北方老航空基地生產,國產化的型號就是殲十一。
八十年代,老毛子就在蘇-27的基礎上,搞出來了艦載款,最后命名為蘇-33,是庫茲涅佐夫號上最佳搭配的艦載機,老毛子能改,咱們自然也能改!
“把陸基戰斗機改裝成艦載機可不容易。”劉老說道:“加裝著艦鉤,機體防鹽防潮處理,機翼還需要折疊,咱們可沒這些技術啊!”
“嗯,咱們是沒有,但是,二毛那邊有啊,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尼特卡基地里,就有當年蘇霍伊設計局制造的t-10k原型機,咱們只要把這種原型機弄過來,就能照葫蘆畫瓢!”
“嗯,這是個省錢的好辦法。”劉老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