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道:“來得正好,去施粥也別閑著,四處都轉轉,把各家施粥的數量,種類都記下來,回來再和我說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李南柯領了作業,和宋依,孫氏帶著早就準備好的粟米,一起去了城外。
用來安置難民的棚子沿著汴河邊,一眼望不到頭。
對面的樹林邊上,也搭起了一串的棚子。
那都是前來施粥的各家所搭的,棚子里后面放米,前面支起了大鍋。
李南柯到自家棚子的時候,陶媽媽已經帶人開始熬粥了。
宋依吩咐陶媽媽:“多放一些米,熬得黏稠適中,這樣更耐饑。”
兩口大鍋同時熬,火燒得又旺,很快兩鍋粥就熬好了。
早就饑腸轆轆的難民們紛紛涌上來。
宋依和孫氏各自站在一口鍋前面,李南柯和陶媽媽在旁邊打下手,幫著分碗。
兩鍋粥很快就分完了,又接著重新煮。
李南柯趁著這會兒功夫,拿了一個自己用宣紙做的小本子,一支黃勝自制的炭筆。
“娘親,我去旁邊各家的棚子轉轉,一會兒就回來。”
宋依知道黃勝給她布置的功課,叮囑道:“仔細些,別跑遠了。”
話音落,一個管事媽媽手里捧著一個托盤走過來。
“見過宋世子夫人,宋二少夫人,奴婢是左相家的管事媽媽,我們夫人特地做了許多香囊。
里面放的都是上好的驅蟲避瘟的藥材,是太醫配的方子,夫人說小孩子體弱,來這種地方,還是仔細些為好。”
說著,伸手送上一個淺綠色的香囊,那香囊上繡著蝶舞翩翩的圖案。
宋依接過香囊,笑著道謝。
“這香囊繡工真精致,還是左相夫人想得周全,還請管事媽媽回去代我轉達謝意。”
管事媽媽屈膝行禮,看著宋依將香囊仔細系在李南柯腰間,才轉身離開。
李南柯告辭宋依,她家的棚子更靠邊一些,她一路往里走去。
隔壁是蘭陽郡主府的棚子,再右邊是王右相家的。
她笑瞇瞇的過去自報家門,得知是宋依的女兒李南柯,蘭陽郡主和王少夫人都高興地留下說話。
閑聊間,就已經將棚子里放的精米和粟米袋子數清了,然后再去下一家。
如此連著看了兩三家的棚子,她走到一處背人的地方,掏出小本本,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記下來。
賑災第一日,蘭陽郡主府,精米四袋,粟米六袋。
王家,精米兩袋,粟米六袋。
袋字剛一落筆,一只手忽然從背后伸過來,一把將她手里的小本本奪了過去。
“鬼鬼祟祟寫什么呢?”
李南柯抬頭,對上了謝玄驍緊皺的眉頭。
“蘭陽郡主府精米四袋......”
謝玄驍臉色倏然一沉,看著李南柯的目光帶著毫不掩飾的懷疑。
“你記這些東西做什么?你這回又想了什么鬼點子,又想算計誰?”
李南柯撇撇嘴,心道我為什么要告訴你。
臉上卻掛著十分燦爛的笑容,“是謝家哥哥呀,哎呀,你快看,天上飛來一只大鳥。”
她指著天上驚呼。
謝玄驍下意識抬頭看天。
李南柯抓住時機,立刻跳起來,一把將小本本從謝玄驍手里搶了過來。
然后拔腿就跑。
“你!”謝玄驍反應十分迅速,長腿一邁,一下子扯住她的衣領,將她提溜了起來。
李南柯掙扎了一下,沒有掙脫,只得轉過頭笑呵呵地擺擺小手。
“謝家哥哥,你快看后面誰來了。”
謝玄驍咬牙瞪著她,冷哼。
“你覺得同樣的坑,我會踩兩次嗎?”
話音落,身后忽然傳來一道聲音。
“你們在做什么!”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