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解決問題,你就帶這么點兒東西?”&-->>lt;br>“”
唐明泰最終還是進了趙教授的門,只不過趙教授只打開資料看了幾眼,就“啪”的一聲扔在了茶幾上,臉色非常不悅
“就這種東西也需要我來解決?你老實說,今天到底來干什么?”
“老師你聽我說,縫紉設備對您來說當然是太簡單了,但我們需要充足的技術儲備來跟扶桑人競爭,”
唐明泰伸手從資料中找出兩份,展示給趙教授道:“這是我們現在初步研制成功的昌北—2型縫紉機,這是中艾機械公司拿出的改進方案和技術數據,
我們研制的縫紉機性能,不比中艾機械公司的縫紉機差,但這不是世界一流的水平”
“扶桑人手里肯定不只有這一代技術,一定還有更先進一步的技術,按照他們的習慣,只會投入比對手先進一點點的技術,
等到對手研究出新產品了,就會立刻再次投入更先進一點的技術,讓對手的研究成本、生產成本、人力成本全部打了水漂,這是扶桑人慣用的手法”
趙教授臉色端正了起來,點點頭道:“這聽起來,還真是小日子的路數,那你們那個技術儲備,想研究到什么程度?”
唐明泰明確的道:“生產一代、定型一代、預研一代永遠不能落在他們后面。”
(請)
老實交代,要不這就打電話抓你
“”
趙教授皺了皺眉頭,又拿起那兩份資料看了看,然后搖搖頭道:“你太想當然了,先不說搞技術攻關不是我一個人能搞的事情,就算拿出了技術方案,你們在機加工精度上怎么跟他們競爭?”
“唉~”
趙教授的一聲嘆息里,充滿了八十年代內地機械行業的無奈和慚愧。
普通的機床,都有著精度上的巨大差異,高精度機加工設備就更別說了。
高精度機加工設備,一直是工業金字塔頂端的明珠之一,也是壓在內地工業人心頭的痛,
就算是幾十年后,內地經過幾十年的奮起直追,把外商報價400萬一臺的多軸加工中心,給砸到了幾十萬一臺。
但是吧還是有差距,誰用誰知道。
“老師,機床的事情我們正在努力解決,現在只希望您能幫忙問問誰有時間,愿意跟我們合作,進行持續的技術研究。”
“合作?持續的研究?”
趙教授奇怪的道:“你們不是解決一點技術問題嗎?怎么還要持續的合作?”
唐明泰解釋道:“是這樣的老師,因為我們覺得以后避免不了各種技術競爭,所以想組建一個隨時能打仗的技術團體,
雖然打短工的也不嫌棄,但能長期合作,甚至能到我們單位工作的更好。”
“你這不是找我解決技術難題來了,你這是挖墻腳來了呀!”
趙教授瞟了唐明泰一眼,冷笑著翹起了二郎腿,淡淡的道:“你們那個什么昌北機械公司,是個什么性質?有多大規模?能給多少車馬費?能給什么工資待遇?”
面對趙教授的“現實嘴臉”,唐明泰好似早有預料,胸有成竹的道:“昌北機械公司是家中港合資企業,規模不大,但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每年能夠銷售幾萬甚至十幾萬臺設備,”
“至于車馬費和工資待遇這是定金,如果到我們那里工作,或者長期合作的話,還可以面談。”
唐明泰打開了自己的皮包,拿出了一個厚厚的信封,放在了趙教授的面前。
趙教授瞥了一眼信封的厚度,感覺應該有兩三千塊。
雖然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