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要積極進取
夏月急急的走了,憋著淚走的,她怕再在常校長家里待下去,會當場淚崩,把最后的一點臉面丟干凈。
常校長嘆了口氣,無奈的對李野說道:“夏月這孩子呀!就是愛鉆牛角尖,這里面也有我的責任,在學校里的時候沒教育好她”
李野淡淡的道:“最近這些年,像夏月這樣的人太多了,社會在變化,大家從公平分配轉化到多勞多得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
大家本來都是同學,現在為什么有人富裕,有人貧困?但夏月從來沒有想過,那些先富裕起來的人,總是比后富裕起來的人積極進取一些的,
你總是在原地等待,怎么還能渴求跟那些積極進取努力的人一樣的回報?”
“”
李野上輩子的時候,總是會聽到一些抱怨“為什么干部的孩子還是干部,工人的孩子還是工人?”
等到看過一部反映“普通人”的電視劇《小巷人家》之后,李野有了一些了解。
在一條小巷子里,有些人只顧眼前的柴米油鹽,對孩子的培養都是本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隨便培養一下就推向社會,讓他們自求多福。
而莊家和林家,卻為了孩子的成長,連電視都不買不看,只求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等到莊家、林家培養出三個名牌大學生之后,其余人家還只是覺得這三個孩子“有出息”,沒有考慮到他們的父母這些年付出了多少。
這其實就是一種“積極進取”。
而仔細品味這部電視劇,還能體會到更深的一層。
其實在莊家、林家的上一輩,這種“積極進取”就開始了,甚至那條小巷里面的所有人家,其實都不算“普通人”,因為他們是八十年代的鐵飯碗。
不要說幾十年代大下崗的事兒,在農村勞累一輩子的老頭老太太,就從來沒有上過崗,領過工資。
而那幾個考上大學的孩子,起跑線比別人就是超前一截。
莊家兩個被觀眾恨得牙癢癢的老混蛋,也是有工資的,莊老師更是
每一代人都要積極進取
可現在,她就跟賠掉了本錢的股民差不多,翻身之路遙遙無期了。
。。。。。。。。
李野從常校長家出來回到家的時候,發現奶奶不在家,問了李忠發之后,才知道她去看望“前大姑”童明月了。
于是李野就跟李忠發說了遇到夏月的事,先打個預防針。
畢竟夏月是童明月的兒媳婦,李野把人家給懟哭了,童明月的那無理爭三分的性子,說不定又是一陣好鬧。
但是爺爺李忠發卻淡淡的道:“在你奶奶面前,她鬧不起來的,前面三十年我和你奶奶慣著她,才讓她有了今天的下場,現在你奶奶不會再慣著她了,再慣著她就是害她。”
“”
果然,奶奶回來之后只是看了李野一眼,什么都沒說。
但是直到半夜,李野都能聽到奶奶房間里的翻身聲。
任誰養出一個失敗的孩子,都要經歷一番自責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