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緊箍咒
因為李野的幾個點子,本來預計兩天后啟程返回的隊伍,又在日光城耽擱了兩天。
一分廠的職工和烈士親屬,都紛紛到布達拉宮前面排著隊拍一張鏡像倒影,
而楊玉民和他的同事們,則需要給多個單位拍攝一系列“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干什么”的鏡頭。
宣傳部要拍,醫療隊要拍,文化系統、風華服裝等等部門的人都要拍
雖然大家還有幾千公里的路要走,但是這次掃墓活動的終點就是日光城,
所以參加行動的各個單位已經是“圓滿完成任務”,用一個日光城的漂亮的鏡頭給此行劃上圓滿的句號,得到了大家強烈的贊同和重視。
于是這就熱鬧了,很多人沒有出鏡經驗,一拍攝就緊張,磕磕絆絆的非常不自然,
但是他們的單位都非常執著,把這些拍攝當成“大事”來對待,必須要拍到完美,到最后把攝影師和這些非專業演員折騰的疲憊不堪。
但是略懂攝影的“總策劃”李野,卻沒有拍。
楊玉民都無奈的問李野:“你不能總是不爭不搶呀!等到宣傳片拍出來,別人都風光無限,你卻默默無聞這對你不公平。”
李野微笑著搖頭道:“你想歪了,我只是還沒想出適合我的臺詞而已,以后還有機會的,不著急。”
“”
李野確實沒有想好自己的臺詞。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干什么?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他穿越之后是一直在變化的。
剛開始是賺點小錢,把小媳婦兒娶到手,美美的就能過上一輩子。
而到了現在,李野對未來的欲望也越來越“高遠”,甚至到了不能隨便說出口的地步,因為說出來之后別人會以為他是瘋子。
所以還是不說的好。
但是楊玉民好像誤會了李野的意思,以為李野是認為以后還有留下了,他還要在醫院照看那幾個病人。
雖然病人出院之后可以坐飛機返回京城,但出來的時候前呼后擁,回去的時候形單影只,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
(請)
成年人的緊箍咒
大家都圓滿的完成了任務,車隊里卻唯獨沒有他牛紅章的一個座位。
這任務,跟他有毛的關系?
。。。。。。。。。。。。。。。。。
青藏公路按照里程來算,要比川藏公路短五百多公里,接近五分之一,但是在八十年代,如果按照耗時來算的話,那至少要短三分之一。
因為青藏公路的海拔落差小,道路坡度也小,很多地方都是一眼筆直的看到天邊,而且道路兩旁都是齊平的平地,就算司機路上打個盹兒把車開出去了,最多也就是嚇一跳而已。
相反川藏線上的司機要是打個盹兒,那可就真要了命了,因為它的一側總是懸崖,一個不留神說不定就要去找閻王爺嘮嗑了。
所以兩條進藏路線上的汽車駕駛難度,相比起來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兒。
另外在鐵路通車之前,青藏公路承擔了進藏物資95的運輸壓力,沿途也有大量的兵站、道班,也有無數默默堅守的護路人,保障著這條大動脈的暢通。
當李野走上青藏公路之后,是越想越氣,就牛紅章走的這條路,那不比自己走的川藏線輕松多了?結果他就是給自己拉了個大的,你-->>說他是不是誠心搗亂?
青藏公路唯一不如川藏線的兩點,就是平均海拔有點高,另外就是景色比較枯燥,
但是這邊的動物非常多,經常大隊大隊的橫穿馬路,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