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二人立時整理儀容,將念佟和弘暉交給綠珠她們照顧,便出門陪同皇祖母與額娘往阿哥所去。
隨行還有好幾位宗親女眷,亦是昔日得過蘇麻喇嬤嬤照顧的,難得的是,嬤嬤雖已蒼老枯瘦、行動遲緩,可依舊清醒明白,不僅能向太后德妃“行禮”,見了幾位福晉,還記得她們各自是誰,還惦記問家里好不好。
自然嬤嬤年邁,不能說太久的話,太后略坐一坐便要離去。
眾人擁簇太后出門,見十七阿哥跟著奶娘站在屋檐下,太后瞇眼瞧了瞧,一時沒認出來。
德妃見狀,輕聲提醒:“這是十七阿哥胤禮,打出生起就養在阿哥所,不常在您跟前見。”
太后道:“我說呢,難道還不如嬤嬤了,連皇子皇孫也認不得,方才乍一眼瞧著,以為是胤禛家的弘暉,心想溫憲不才說她大侄兒在她屋里睡覺呢。”
德妃笑道:“叔侄倆正是一邊兒大的,您沒瞧錯。”
太后見十七阿哥怯怯的不大方,便沒把孩子叫到跟前,吩咐德妃說:“養在阿哥所的孩子不容易,你和榮妃她們多費心些,都是皇上的骨血,不可厚此薄彼。”
德妃應道:“臣妾記下了,自然皇上是最上心的,這里的嬤嬤宮女和太監,都是皇上親眼看過的,錯不了。”
太后頷首,與一眾福晉們說:“你們家的男人們,再忙也忙不過萬歲,可有幾個能顧家管一管孩子的?再看看咱們皇上這個阿瑪當得,真真盡心盡責,那么些兒女沒有一個不受他教導的,如此大清國才有指望、才有將來。”
眾女眷稱是,太后又道:“你們在家教導兒女,就算靠不上他們的阿瑪,也不能輕易懈怠犯懶。孩子各有不同,若受天賦所限,不能有大出息,斷不能嚴苛逼迫,當循循善誘,教他們做正派之人,笨孩子也招人疼,但若品行敗壞、不做好事,那就天地不容了。”
見福晉們神情慌張,仿佛揣摩不出太后這番話是否要指名哪一人,于是各有各的不安,德妃便給閨女使了眼色,溫憲忙嚷嚷起來:“大過節的,皇祖母您說什么呢,伯母嬸娘們哪有不盡心教導兒女的,好容易進宮陪您過個節,不必管家里那些瑣事,也不必為男人孩子操心,您就不能疼一疼大家,只樂呵樂呵不好嗎?”
太后挽著孫女的手,眼里滿是寵愛,口中卻說:“瞧瞧,這就是叫我寵壞了的,你們不能學了去。”
溫憲笑道:“皇祖母,愛新覺羅家可不能有比我還混的孩子了,您真不必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