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淮序登基后,封號改為了乾寧,被稱為乾寧帝。
因為是平穩過度,太上皇也還在,朝堂并沒有任何的動蕩。
不論是太上皇還是楚淮序,都不是好惹的,也沒人敢在這個時候,鬧出任何的幺蛾子。
一切都風平浪靜。
在楚淮王登基一年之后,太上皇悄悄地帶著皇太后走了。
皇太后早就想要游歷大江南北,現在終于有了機會。
太上皇也很少能親眼看到大雍壯闊的江山,更沒有看到千辛萬苦打下來的西涼。
現在成了太上皇,終于可以盡情地去看了。
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楚淮序和他們恰好相反,像是被綁在了宮里。
之前還有時間去找虞幼寧,現在每天都有各種處理不完的事情。
偏偏虞幼寧也很忙。
兩個人都很忙,見面的時間就會大大地減少。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楚淮序立即就召來了文首輔,文相禮和翟鶴明。
文相禮和翟鶴明,都參加上幾年前的科舉,現在已經入朝為官好幾年了。
兩人都很能干,擅長的方面有不同。
雖然官位還不算高,但是兩人都深受重用。
四個人在御書房待了一天之后,終于商量出了新的辦法。
建立兩個專門的部門,交叉處理政務。
一般的,不是很重要的,他們可以自己處置。
比較重要的,拿不定主意的,再交上來。
經過他們處理過的政務,都要給對方審核。
若是審核不通過,就會被送到楚淮序的面前。
這樣一來,能節省很多時間,楚淮序也不用一天到晚地待在御書房里了。
不過兩個部門的人,卻需要精心挑選,必須要絕對信任才行。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提出這個辦法,到真的施行,足足用了一年。
真的施行之后,楚淮序也并沒有完全放手,而是仔仔細細地盯著,就這么又過了一年。
確定真的沒有什么問題后,楚淮序才稍稍放松了一些,也終于自由了一些。
這個時候,楚淮序已經登基三年了。
此時,楚淮序二十歲。
太上皇二十歲的時候,早就已經成親了。
但楚淮序現在,卻根本沒時間成親。
他自己是沒那么忙了。
但虞幼寧卻忙了起來。
五年已過。
太醫學院的學子們要開始考試了。
醫者的考核,可不僅僅是背書寫題那么簡單。
早在兩年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跟著郎中看診了。
現在想要順利通過考核,要開始獨立坐診兩月。
他們看診開的所有藥方,所有病人,都要經過虞幼寧江令舟等人的檢驗。
合格者,才算是真的通過了考核,有了行醫問診的資格,才能被派往各地,成為各地太醫院分院的坐診醫士。
這一次,太醫院一共在二十個大城建立了分院。
房子已經建好,需要的東西也都已經準備好。
就等他們這些人通過考核過去坐診了。
這種關鍵的時候,虞幼寧自然是忙得腳不沾地。
吃飯睡覺都要抽時間,怎么可能有時間去大婚。
終于閑下來的楚淮序,每日里忙完了朝政上的事情之后,就開始安排虞幼寧的飲食。
不能盯著一日三餐,也要盯著兩餐。
虞幼寧本來就是狂吃不胖,這段時間太忙,她整個人又瘦了不少,楚淮序心疼卻又沒有辦法攔著。
只因為他知道,這是虞幼寧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事情。
這事情,更是關乎二十個城池的百姓,一點點都不能馬虎。
他不能攔著,只能加倍地關心照顧虞幼寧。
好在兩個月的時間并不算很長,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兩個月后,所有的學子,都順利通過了考核。
他們有的是真的熱愛學醫,有的是為了前途和銀子。
但不管為什么,能順利通過考核,就說明他們都認真地學了,且成果也都很不錯。
他們離開太醫學院之后,新的一批學子,也都住進了太醫學院。
這些人,早就已經入學了,之前只是在別的地方學習,現在才正式入學而已。
太醫學院也會開始擴建,以后年年都會招人。
也就是說,以后中間不會再有五年的斷層。
每年都會有一次考核,每年都會有新的地方開大醫院的分院。
用不了多少年,整個大雍,所有的百姓,看病都不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不僅是醫者,就連草藥,也在招專門的藥農擴大種植。
如此一來,就不會缺少藥材了。
考核之后,虞幼寧又用四個月的時間,去了十座城池,親眼看了那些太醫院的分院,每個都要待一段時間,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會離開。
她負責十座城池,另外十座城池交給了江令舟。
出門在外的時候,每天都在忙忙碌碌,虞幼寧自己都沒什么感覺。
等回到京城,這才意識到,竟然已經快要深秋了。
剛回到京城,虞幼寧就明顯感覺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