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誤會
擱在我們這個宇宙的二十一世紀,想從杭州到宣城,驅車兩個多小時便可抵達。
但在大朙,哪怕是快馬加鞭,也要跑上一天才能到。
孫亦諧和黃東來在南鳶村耽擱了一天一夜,騎馬離村時又恰好是黃昏,本來村民們想留他們再住一宿,但他們擔心行程,還是趕緊出發了。
那個年頭,可沒有路燈之類的玩意兒,晚上的能見度基本取決于天上的月亮。
要是天氣好、月亮圓,那就還湊合,要是黑云遮月,那路上基本就是伸手不見五指,就算你挑著燈籠或者舉著火把,能照亮的范圍也著實有限。
孫黃二人運氣不錯,是夜,朗月當空,月光如白銀瀉地。
但饒是如此,他們前行的速度也遠不如白天快,沿著官道緊趕慢趕的行到了子時,也才走出十多里地(一里約550米)。
就在倦意襲來之際,剛好,前方出現了一個驛站,他們趕緊去叫開了門,塞了點“小費”給小二,也就住下了。
一夜無話,
都是誤會
“我呸!”孫亦諧還沒等甘飛鴻把話說完呢,當時就一口老痰啐出去打斷了對方,“就你個劫江的小賊還一蛟龍?老子聽都沒聽過,你先說,你在‘一十三道’怎么排的?”
此一出,甘飛鴻神情一變。
所謂的“一十三道”,是綠林道上劃分地盤和地位的一種標準,按地位來說,陸上的是“天地玄黃”四道,水上的是“宇宙洪荒”四道,按地域來說,又分出“東南西北”四道。
舉個例子,在河北一帶,一個最高一檔的綠林好漢,被問到“一十三道”時,可以答——“天高云淡,北雁孤飛。”
那意思是,他是“天地玄黃”中的“天”字一檔,在“北”邊兒,“一個人”混。
又比如,有一伙在蜀中金沙江一帶拉幫結派的三流水賊,當他們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就該答——“斜陽西風,聚義為洪。”
意思就是,他們是“宇宙洪荒”里的“洪”字輩,在“西”邊兒,“一幫人”聚在一塊兒混。
簡而之,只要你回答的時候有那幾個關鍵字在,怎么組織語都可以,具體的看你自己的文化水平了。
另外,既然叫“一十三道”,那除了上面提到的十二個字之外,自然還有一道……那單獨劃分出來的一道,叫“皮子道”;這“皮子”,在黑話里就是狗的意思。這一道是專門分給那些曾經受到過“一十三道”認可,但后來因為做了某種喪盡天良、禽獸不如的事情,連綠林道都恥于承認你是個人,要來集體追殺你的那種人的。
那么甘飛鴻算哪一道的人呢?
他哪道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