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虎鬧擂臺
最近這滄州城中,還真是熱鬧不斷。
昨兒個剛有傳聞,說那東諧西毒和劍王府的獨孤父子不知為何去寺廟里大辦了一場水陸法會,今兒個又聽說城南那“百轉千刀門”的門主高升岳忽然要搞一出比武招親……還真是奇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關于比武招親這個事兒呢,想來各位看官也不陌生。
正史上對此的相關記載很少,且一般也不是走“公開打擂臺”這個形式的,而是在有限的幾名人選中,通過射箭、對對子等不傷和氣的比斗形式展開。
但是在民間傳說、雜談評書、尤其是武俠中……只要一提起“比武招親”,那必然是一副大張旗鼓,公開擺擂的場面。
然,咱們若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大多數故事中所提到的這種比武,其規則都是不怎么合理的。
您想啊……一個擂臺,誰都能上,也不設什么時間限制,就打到某個一個人站在那兒,其他人都不敢上去跟他打為止?
那這里頭不公平的地方和可操作空間也太大了。
哪怕沒有人動歪心思,所有人都是上去愣打,那先上的也比后上的吃虧許多啊。
而要是有那“會耍戰術”的,就更甭提了……
你能打是吧?能打有個屁用啊!老子雇幾十個打手,讓他們一個個上來跟你車輪戰,他們打得贏最好,打不贏就放棄爭勝的打法、改用消耗打法……這個傷你條胳膊、那個傷你條腿,實在不濟多耗你些氣力也是好的,那最后你遲早得被耗躺下啊,屆時我再上去摘桃兒,你又能怎么樣呢?
另外,還有一種極端情況,你要是正好碰到一個武功高強的淫賊路過此處,被他打贏了擂臺,你咋辦?
所以,在咱這個書里……或者說得更具體點,就是在今日老高辦的這場比武招親上,是設了一定門檻和規則的。
比如說:
杉虎鬧擂臺
就這樣,這比武招親不辦則已,一辦竟是如火如荼,上臺的一開始是“菜雞互啄”,但后來換了幾輪人后,水平還真是水漲船高,臺下那些看熱鬧的吃瓜群眾也是氣氛熱烈、興致高昂。
那老高看著也很高興,心說早知如此我也別跟獨孤兄串通了,我直接自己辦一次真正的比武招親估計也能招到滿意的女婿啊。
當然,他這個想法呢,忽略了一個問題:滄州也并不是每天都跟最近這段時間一樣有那么多來自外鄉的武林人士走動的。
老高要真想甩開獨孤勝單干,最合理的方法,其實是趁著少年英雄會舉辦期間,來個比武招親,那樣招到好女婿的機會確實大一點。
不過老高這也只是隨便想想,他既然答應了獨孤勝,自不會在此反悔,再者……又能跟金陵劍王府結親,又能跟好友變親家,肯定還是比隨機招個路人女婿要更好。
不知不覺,這擂臺就從辰時打到了巳時。
現在臺上在打的兩位,已經是江湖二流水準了,很多來看熱鬧的、其他門派的習武之人,那狀態也從一開始的看戲加起哄,變成了聚精會神的觀戰和叫好。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獨孤勝和獨孤永二人,走進了這個院兒里……
有人說他們怎么到這會兒才來啊?
其實就是這時候來才合適呢,這也正是獨孤勝和高升岳老謀深算的地方。
他倆這歲數,見識過的比武招親多了去了,都知道來早了也沒用,前面上的都是拋磚引玉里的“磚”;何況這次比武招親是他倆自己策劃的,人群中還有他們安排的“演員”保底,進行到多少時間再讓獨孤永出場合適,兩人早就有數。
再退一步講,人家辰時開打,你獨孤勝辰時就拖著兒子準點到位,一開擂就直接慫恿兒子上臺,那獨孤永察覺出不對勁兒怎么辦?
因此,獨孤勝一開始在茶樓里聽見有人串閑話說這事兒的時候,在兒子面前只是裝作三分輕松、七分意外的樣子,還半開玩笑地說什么……這個辦比武招親的“百轉千刀門”門主老高是我一老友,你小時候他還抱過你呢,爹來這兒兩天還沒空去拜會他,沒想到今兒在這兒聽說他們家有這么一場熱鬧。
就是用這種仿佛不知情的、不經意的談話,先跟獨孤永聊個兩句,但也不多聊,更不主動提出要去。
等過會兒,不緊不慢的喝完了茶、吃完了點心,慢悠悠走出茶樓,說起接下來去哪兒的時候,獨孤永便自己提出了:“我們要不要也去看看熱鬧?”
如是,兩人才正正好好,于巳時初……到場。
可沒想到啊……
“唷!永哥!勝伯,你們也來啦!來來來,我們這兒有位置!”
獨孤父子一進院兒,就聽到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嗓音在一片嘈雜聲中喊了他們一句。
兩人循聲一望,喊他們的不是孫亦諧又是何人?
此刻,但見那孫亦諧、黃東來,以及方丈、牛有金、牛有銀,共計五人,都坐在了那擂臺下的第一排;他們不但占了一大片地方,手邊還放著酒壺、瓜子兒、點心等等零碎,被他們吃下的碎屑、滴下的酒水,早已灑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