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埋隱患
且說那“后臺”,即位于擂臺后方的選手休息區內。
此時在這兒等候的,可不僅僅只有上擂臺比武的選手而已——根據規定,每一個參賽方,除了選手本人之外,還可以允許三個人與選手一同進休息區等候。
這個人數,無疑也是經過研究討論的。
您想啊,如果您是某個雇傭了編外人員來參賽的門派,那您不得派幾個信得過的人來這后臺盯著嗎?否則您的選手在這兒被人游說買通了怎么辦?到時候你被演了都不知道。
所以很多門派來到這后臺的配置就是:一名雇傭來的選手,加上該門派的兩名領導,最后再帶上一名想要培養的心腹弟子,讓他來給前面那幾位端個茶遞個水、順便見見世面。
就比如那興義門吧,他們雇傭的選手,是孫黃推薦給他們的三字王,然后他們門派負責來督戰的,便是邵德錦和邵杉虎父子,而這倆貨帶上的一名心腹弟子,名叫蔣萬。
能在邵家父子手下成為心腹的人,靠的肯定不是什么硬實力;這蔣萬呢,就是那種……別的能耐沒有,但欺上瞞下、搬弄是非、阿諛奉承、搶功甩鍋等等都玩兒得很溜的類型。
他們這四位往那兒一站,也算是一道人憎狗嫌的風景了。
不僅是滄州本地的武林人士跟這邵家父子不怎么對付,那些外省來的人,一瞧興義門竟然雇了個殺手來出賽,也是紛紛側目。
但是呢……確實也沒人對此提出什么異議,更沒有人敢去趕他走。
一來,三字王曾經在“刀劍戡魔”中立過功,這個是全武林都不可否認的。
二來,三字王和雙諧關系匪淺,這也不是什么秘密。
就沖這兩點,大家也得給個面子吧?
何況還有
無心埋隱患
就像他們這次雇傭的兩名選手,也體現了他們這種“生意人”高效務實的風格……
代表聽風樓出戰的福厭,身高丈二(也就這么一說,其實就是一米八往上),身材魁梧,頂著個大光頭,斜披一件破袈裟,五官粗莽,面若怒佛,下巴那兒還留著一圈兒絡腮胡,分鬃亂刺,好一個“活羅漢”。
這位的形象,乍一看,誰都會以為是個壯年的武僧,但實際上呢……他脫發。
英年早脫,誰來都沒救的那種。
而且仔細看,他頭上也沒戒疤,并不是什么僧人。
那么他這打扮咋回事兒呢?
首先,這福厭的確跟“和尚”有點關系……
年少時,他因為脫發嚴重、相貌老成,家里又不富裕,所以完全沒有女人緣,就連平時出去干個雜活兒啥的,也常因禿頭被人取笑;那既然事業和愛情兩條路都有點不順,他便決定……不如我換條路走走唄?
于是,他就上少室山拜師去了。
他選擇那里的理由也很單純,因為他作為一個文化很有限的市井小民,他所知道的,充滿了和他一樣的禿子、且非常厲害、能教人武功的地方,那就只有少林寺了。
半個月后,福厭順利來到了少室山的山門,守山的武僧瞧他一眼,當即給他施禮。
“這位大師父,敢問您是哪座禪院的高僧,來我們少林何事啊?”
福厭大嘴一撇:“我今年十八,來拜師的。”
“哦……”那幾個比他大十來歲的武僧聞,看向他的眼神是越發得肅然起敬,“那您……呃……施主稍等……”
長話短說,因為福厭這很有說服力的長相,少林和尚們覺得他可能真有點兒佛緣,就先把他收下當了個俗家弟子,想觀察觀察,要是合適呢,再考慮給他剃度。
此處說個題外話,在咱這書里,少林寺的內門弟子,也就是那些“非俗家弟子”,收徒的門檻可不低,像淳空小師父那種還是嬰兒時就被高僧撿到的情況算是少數特例;正常來說,那些來拜師的人,尤其是成年人,想讓少林給你剃度出家,你都得先當一段時間的俗家弟子,讓他們考察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才行呢。
且就算是俗家弟子,也不是誰來都收的……你要么就拿著那種地方財主、達官顯貴的推薦信來,要么就得有好的資質根骨,不然我憑什么收你?
這類門檻,是高門大派基本都有的,是一種潛規則,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你的門派內部幾乎無門檻地長期收一些烏合之眾,完蛋是遲早的事,怎么pua那些“外門弟子”本身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