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此城盛產一種藥草,因而得名。
馬闌城與琉山城相仿,依山而建。但見城廓半斜,落霞晚照,倦鳥歸巢,別有一番景象。
于野跟著大車抵達城中的貨棧,幫著卸下貨物。而裝車的貨物尚未湊齊,貨棧掌柜吩咐老秦頭等候一宿。
老秦頭只得應承下來,并未前往客棧安歇,而是在貨棧的院子里找了間庫房,又抱來干草鋪在地上,吩咐三個晚輩就此過夜。
原因無他,省錢。
于野卻頗為開心。
他出身貧苦,從不介意吃住,只是想著住在城內,不用點燃篝火,也不用守夜,能夠去街上逛上一逛。
于野安頓了車馬之后,謝絕了老秦頭的干糧,便獨自走出客棧,奔著街道走去。
而沒走幾步遠,秦柱子與秦栓子笑嘻嘻的跟了過來,兩人一邊啃著干糧,一邊道明來意。老秦頭是怕于野人生地不熟的遭遇意外,便讓兩個侄兒跟隨照看一二。而兄弟倆也想逛街玩耍,便欣然受命。
轉眼來到街道之上。
雖然天色已晚,街上卻是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商鋪***買賣,砍價叫價,金銀易物,與大澤沒有什么不同。即便是最為喧鬧的所在,也同為酒肆與客棧。
于野信步閑逛,不忘留意街上行人的衣著、口音、談吐以及禮節,還有各種特產的名稱與價錢。唯有熟知蘄州的風土人情,方能盡快的融入其中。他不想讓人知道他的底細,尤其他來自遙遠的大澤。
“嗯,此處的桂花酒不差!”
“嘖嘖,真是香啊!”
三人途經一家酒肆,一陣撲鼻的酒香迎面而來。
酒肆為臨街兩間鋪子,門里門外擺著幾張桌子,五六個客人正在吃喝,還有伙計在招呼來往的行人。鋪子的大門,則是掛著四個燈籠,可見‘桂花古釀’的字樣。
秦柱子與秦栓子停下腳步,各自一臉的饞樣,又不舍得銀錢,吞咽著口水便要離去。兄弟倆早已成家,各有婆娘子女養活,雖也喜歡飲酒吃肉,卻不忘節儉度日。
于野也停了下來,伸手示意道:“我請兩位大哥飲酒?”
“多謝于兄弟的美意,不必了!”
“于野有所不知,此地酒肉價錢昂貴,走吧——”
兄弟倆為人厚道,含笑拒絕了于野的好意。
于野卻徑自走向酒肆,并在門前桌旁坐下,揚聲道:“伙計,一壇桂花酒,五斤煮羊肉!”
伙計答應一聲,轉身去安排酒食。
于野又招了招手,道:“兩位大哥,請坐呀——”
秦柱子急急走到他的身旁,低聲:“兄弟呀,不敢吃白食,快快隨我離去……”
他以為于野不懂規矩,故而擔心不已。
“啪——”
于野佯作伸手入懷,摸出一塊銀子放在桌上。他雖然拿不出千金船資,而身上并不缺少金銀。
“哎呀……你哪來的這多銀子?”
秦柱子遲遲疑疑坐下,猶自難以置信。
秦栓子也走過來,驚訝道:“于野,你真心請我兄弟飲酒?”
于野微微笑了笑,道:“我村子里有句老話,窮家富路。既然出門遠行,豈能短了銀錢。兩位大哥不必擔心,盡管吃喝!”
伙計送來酒食,順手拿了銀子,道:“用不了許多銀錢,待柜上找零……”
于野擺了擺手道:“銀子不必找零,余下的買了酒肉送至貨棧交給一位秦伯便可!”
“好哩,三位慢用!”
伙計答應一聲,自去忙碌。
秦家兄弟倆瞪眼看著于野,卻還是伸手抓向酒壇子。
一個十七八歲的異國少年,來到齊國不過旬日,而行舉止、以及口音,已與本地人極為相似。若非知根知底,難以猜出他的真實來歷。
“嘩嘩——”
說話的工夫,桌上多了三碗酒。
秦柱子與秦栓子已迫不及待端起了酒碗,昂起頭來一飲而盡,然后一亮碗底,齊齊吐著酒氣笑道:“哈,先干為敬!”
于野也不禁一笑。
秦家兄弟倆雖然節儉,為人厚道,卻不失豪爽,飲起酒來更是本性盡顯。
于野正要端起酒碗。
便于此時,身后有人出聲道:“冬夜天寒,酒暖人心,他鄉邂逅道友,何妨邀我同飲呢……”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