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郡王留宿宮中的消息,第二日便傳遍了儒江城,如果不是年底已經封印罷朝放了假,恐怕李同光就要淹沒在同僚的熱情下了。
饒是如此,也有不少人打著拜早年的心思上門打探,可是正主壓根就不在家,再一問才知道李同光直接賴在宮里了。
不愧是安郡王,臉皮就是這么厚。
年前整個儒江城最叫人津津樂道的事,就是自家陛下和安郡王的八卦了。
但過了年,更大的消息,將這則八卦沖得煙消云散。
祁國投降了!
據說任寧滅宿國后,發出的國書讓祁國膽戰心驚,再加上他們也曾附和宿國,出過兵,祁國的皇帝自己先把自己嚇個半死,最后不顧朝臣反對,執意獻上了祁國。
看在他們這么有眼力勁的份上,任寧可有可無的封了個國公,和純國公一樣,降爵接替。沒有大功勞的話,頂多三五代便要成為庶人。
天下九國,只剩屾國和奕國還在頑抗,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處境,但試問誰能放的下皇族的富貴和榮耀呢?皇帝不開口,底下官員自然也不會出頭,百姓更是沒有發權。
任寧也沒有急著對這兩國下手,秦國地域廣了,需要的人才也多,她年前年后各開了一場恩科,依舊是主考民生,受上位者思想影響,這兩年關注民生實事的人越來越多,恩科選取的人才數量也在逐步增長,目前的官吏勉強夠用。
她鼓勵開墾,推動各行業的發明創造,衍生的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
完善稅法,擴展財政,宏觀調控,平定物價,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遏制了通貨膨脹的可能。
官場中不論出身,任人惟能,文化上不追求華麗浮藻的辭賦,更愛寫實務實的古體駢文……
秦國境內的百姓,無論是前宿國人還是前琰國人都得到相同的待遇,他們得以休養生息,國家富強的同時也使得百姓生活富足,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發展生活娛樂,于是葉子戲、曲牌、長社等娛樂方式應時而生,文娛開始飛速發展。
國家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一片欣欣向榮。
秦元初六年,中原南方大旱,秦國派人賑災,同一時間屾國和奕國也派人平亂賑災,然而秦國南方局勢平定后,屾國、奕國境內竟爆發了數次大規模暴動。
屾國和奕國災情本來并不嚴重,但由于賑災款糧被上層瓜分,困苦的百姓連草根都吃不起,賣兒弻女,家破人亡。他們本就羨慕秦國人的生活,再看自己國家這些不做人的上位者,百姓們怒而揭桿,對秦國獻上了一座又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