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東夷城兵馬調動頻繁,北齊邊境也有蠢蠢欲動的跡象,大皇子李承儒拒絕了與北齊的聯姻,毅然前往北齊與慶國的邊境,時刻警惕。
慶帝不知為何,竟沒有逼著大皇子成親,反而從宗室中尋了一位血緣近的郡王封王,將北齊公主下嫁。
京都守備葉家失去了葉流云這個大宗師,葉重等人都被貶到了外地做官,此時京都的武將中,最有權勢的秦家便顯露了出來。
秦業作為樞密正使,有調動慶國所有將員之能,其子秦恒文武出眾,身負功勛,是秦家最有力的接班人。
慶帝將秦恒長女許配給了三皇子李承平,兩人年紀相仿,卻選了落敗的葉家女給二皇子李承澤。
朝中想投機戰隊的臣子們被這一招打得暈頭轉向,只能暫時停下動作,繼續觀望。
眼看著還有一年就要大婚,李承澤明顯有些急迫,多次暗中聯系儋州那邊。
老登傷到心脈都不死,又有大宗師功力在身,禍不單行,失去了長公主這個“二五仔”盟友,李承澤舉目皆敵,無路可走,只能選擇向范閑低頭,向兩位大宗師示好。
他知道云意野心不小,從信陽豢養的那幾萬私兵就知道了,這一年里,儋州和信陽兩地幾乎淪為了她的一堂。
但那又怎么樣?
慶帝這老登死守權利不放,既想逼他們這些兒子去斗,又不想分太多權,顯而易見,大宗師活得還久。
他這個做兒子的,斗輸了就是死路一條,斗贏了……只要老登還活著,他就不可能贏,爭斗永無止境。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和云意合作,起碼看在他識相的份上,人家不會殺他,更不會逼他去政斗。
大不了,以后開家書店,做個普普通通的修書匠也行。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人名,誠不欺我。”
這是云意在收到李承澤的投誠書時,對范閑說的話。
京都鑒查院院長陳萍萍,戶部尚書范建,二皇子李承澤,宰相林若甫,天然親近范家的三皇子……
這些都是反水慶帝的慶國高層,不管他們還抱著怎樣的目的,云意來者不拒,反正都是送上門的買賣和好處。
……
得益于一片大好的形式,范閑和云意便針對于后期的行動規劃開了多次會議,不斷更改計劃,終于確定了大略方針——
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