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覺得他手里捏著陳萍萍,便有了和范閑談判的底牌,私下里派人接觸范閑,想要策反他。
范閑假意躊躇不決,一邊吊著慶帝,一邊催促紅軍加快攻城掠地的速度。
短短半年,自提水以南的地區就全部落入紅軍之手,由于宣傳到位,民心所向,后期云意帶兵攻城,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抵抗,絕大部分的百姓,自己就拉開了城門。
如果不是地盤擴張太快需要休息,云意早就一股腦打到江南了。
慶帝永遠也不會料到,他后期派出去的軍隊,不是敗在紅軍手里,而是敗在了他從沒在意過的百姓手上。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庶民,才是掀翻這場棋局最大的力量。
從前慶帝將報紙變成士族貴族的專屬,云意卻將報紙的威力最大化,報紙上寫著南邊的各種利民政策,寫著數條執政方針,句句都插在百姓庶民們的心窩子上。
民心所向即是眾望所歸!
慶帝想反駁,可云意宣傳得太到位,百姓有了自己的思想不聽他的。
慶帝想效仿……這個模仿不了一點,除非他想把自個趕下臺!
于是慶國就此一分為二,國力大減。
禍不單行,云意暫時修生養息的半年里,東夷城也動了。
秋日,東夷城城主四顧劍的大弟子帶兵奇襲最近的金城,一舉奪下一城!
就在李承儒帶兵去奪城的路上,北齊也打破了簽訂三年不到的合約,十萬兵馬突然扣邊!
一時之間,南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岌岌可危!
慶帝看著各地戰報,長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不多日,慶帝命李承儒帶兵壓制東夷城,又令二皇子李承澤帶十萬江南地方軍前去牽制云意和紅軍,自己則親自披甲前往齊慶邊境。
距離他上一次御駕親征,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他還記得彼時的戰場軍需物資是葉輕眉為他準備的,各方情報由陳萍萍匯總,他只要負責打仗和戰略部署就好。
如今沒了內庫,他連大型戰役的物資都耗不起了,這一場危機過去,慶國少說要緩三年。
不過若海做事還算得力,讓慶帝有了稍許安慰。
慶帝開始盤算他走后的京都情況。
京中權利不能集中在林若甫一人身上,于是慶帝又把弟弟靖王叫出了山,連陳萍萍也一并放了出來。